余惠瓊
摘 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節課的好壞各花入各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倍的認識》教學實踐為例,道出課堂回歸教學本真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中心;基本點;務實;有趣;高效
一、必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
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一切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其中包括
(1)一切要以當前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為中心;
(2)一切要以當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為中心;
(3)一切要以當前學生的真實合理需要為中心。
因為服務對象是學生,因此學生的特性究竟怎樣,在一節課當中他們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設計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以此為中心,以此為出發點打造課堂!
二、必須時刻明確“兩個基本點”
(一)時刻明確“學生真正需要得到什么?”
學生真正需要得到的是:知識、快樂、體驗與技能。這些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逐漸得到滿足,然而有一點很容易被“忽視”:要把“想”的時間留給學生。
(二)時刻明確“教師真正要做些什么?”
教師真正要做的是:要致力打造一個務實、有趣且高效的課堂,而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把“講”的機會留給學生。
三、具體操作:以《倍的認識》教學實踐為例
(一)務實
所謂務實,就是扎扎實實地把知識點講透、講明白。這節課是“倍的認識”。“倍”這個概念從小學到大學的數學學習當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對于仍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小朋友來說,是相對比較抽象的。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創設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循循善誘進行教學的:
1.課前游戲,初步感知
開展拍手游戲和跺腳游戲,老師拍或跺1下,學生拍或跺2下,從感官上初步掌握“幾個幾”的概念。
2.情境導入,多維度教學
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圈一圈”“辯一辯”等方式,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和觸覺上逐步感知與理解倍的概念(出示情境圖,胡蘿卜2根,青蘿卜6根,白蘿卜10根,灰兔3只,白兔3只。)
3.突破難點,建立模式
根據胡蘿卜有2根,青蘿卜有6根的信息,師動手操作,2根2根分開擺,擺成3個2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青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4.切合生活,拓展延伸
在認識了倍之后,讓學生從“擺圓片”和“畫小棒”等全新的角度去發現生活中數據之間的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5.首尾呼應,游戲鞏固
將要結束之時,老師引導學生,老師用掌聲來表揚學生今天的表現。老師拍一次,你們要拍的是老師的2倍,×××(非常棒) (邊拍邊說)。簡單快樂的拍手游戲,再次鞏固“幾個幾”與兩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到學以致用。
(二)有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課堂教學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只有10至20分鐘。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學中要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就要調動學生眼、耳、腦、口、手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設計既有趣而又有用的教學環節,盡可能引導學生調動多感官參與學習,如:
(1)動動手腳:拍拍手、跺跺腳、圈一圈、擺一擺;
(2)動動眼睛:觀察例題圖,發現倍數關系;
(3)動動腦袋:探究倍的概念建模;
(4)動動嘴巴:說出各種想法;
(5)動動耳朵:聽聽老師同學們的精彩回答以及聽聽倍數關系的掌聲(最后)
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整一節課,老師和學生都非常快樂。
(三)高效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教學當中,有一些課完全可以既有“熱鬧”而又有“門道”。這一節課就是朝著這個方向來打造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做到兩個字“高效”。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努力做到:(1)教學目標明確:運籌帷幄;(2)教學環節精簡:梯度上升;(3)課堂調控有度:點到即止;(4)語言表達精練:言簡意賅。
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課堂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在攻破重點難點的同時,學生還完成了3個游戲、4個操作活動和5個練習題,非常快樂,真正體現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的現代教學理念!
結束語: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身的不足和遺憾。因此如何打造一節好課的標準和做法也遠遠不能局限于上述幾點,而是應該時刻抱著虛懷若谷的心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斷發現、反思和嘗試解決問題,在不斷改變的過程中收獲理想效果!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