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珍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此情況下,數學教師必須要對現階段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了解教學問題和學生水平之后,對小組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知識學習和問題探究。
關鍵詞:小組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特點,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小組的劃分,為其安排具有針對性和側重點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利用小組的方式來進行數學探究和學習。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安排小組預習任務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引導,即便有的教師安排了課前預習任務,但卻沒有對預習情況進行有效檢測,也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基于此,教師必須根據小組合作學習當中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全班學生劃分為4到6人的小組,確保小組當中只有1到2名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再根據學生的層次科學地進行課程學習任務的安排。
例如,在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水平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設計預習內容,設計如下:“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的特點?”“兩者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什么叫周長?”“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是指那幾條邊的長度總和?”“自己分別畫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并量出它的長和寬,想想怎求它們的周長,有幾種計算方法?會用文字表述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計算公式嗎?”教師首先要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明確課前預習任務,引導小組學生自發地進行課前預習,通過結合教材、討論分析的方式在有關的微課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在這過程中,部分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或者問題之后,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心得體會,大膽質疑,集思廣益,并發現計算周長的方法是多樣化的,也可以讓接受能力比較快的學生對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小組學習情景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是以教材為主要教學依據,在教學過程當中統一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并沒有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特點,利用互聯網發掘一些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數學場景下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學習和問題的分析。
例如,在進行“周長的認識”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播放運動員沿著運動場跑道跑步、小螞蟻沿著樹葉走一圈的場景,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視頻當中出現的各種事物,并讓小組學生合作找出視頻中運動員和螞蟻經過的范圍。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周長?”“一定是什么圖形?”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進一步引入周長概念的講解,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并掌握周長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周長的概念,引導學生測量各種形狀的物體或圖形的周長,讓學生在小組中利用卷尺、直尺及繩子來量各種形狀的物體或圖形的周長。最后,教師在對學生的實踐結果和周長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梳理。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教學活動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僅憑自身的生活閱歷和學習經驗往往很難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知識。在此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將全班同學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結合教學要求為學生安排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積極鼓勵每個小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和活動當中。這樣不僅能夠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學習和討論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和經驗。
例如,在進行“分類與整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水果圖片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式來分類。然后,教師再進一步要求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對不同物體進行分類,通過小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方法多樣性。教師也可以點撥總結一些分類與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為學生安排課后實踐活動:可以調查班級當中學生喜歡的水果、期中測試全班學生的數學成績、全班學生的年齡、班級當中學生的身高等的數據,還有把自己書包、衣服及生活用品,并利用已掌握的方法來進行分類與整理。
總之,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在原有的數學課堂中增加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和設計有效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并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這樣才能為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應用小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雪.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8(3):148.
[2]吳磊.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7(19):79.
[3]孫曉燕.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6(4):8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