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勝
摘 要:創新不僅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創新,還應該在作業上創新。在小學數學作業創新中,主要是要通過三大走向實現作業創新。這三大走向分別是綜合化、開放化和多樣化。主要討論小學五六年級的作業創新,在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上,教師要充分運用這三大走向,實現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創新;綜合化;開放化;多樣化
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向著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社會各方面日新月異,社會各個領域都在尋求創新,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除了在教學模式上創新外,還要在作業上創新。傳統的數學作業形式主要是教授完課程后,讓學生自主地做課后習題,再做練習冊,這種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無法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要走向綜合化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平時練習的作業大都是針對某一個知識、某一課的練習,只有在單元復習中才能將所學知識綜合起來練習。但是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中很多題目考查的是多項知識的綜合應用,這與小學生平時的訓練不相符合。同時,平時的作業習題大多是簡單的、直來直去的問答形式題,學生一看題目要求便能很快聯想到所考查的知識點,快速做出這道題。但是考試中的很多題目是綜合運用題,考查的是學生的讀題閱題能力、綜合思考能力和分析解答能力,這就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細分到數學學科,就是不僅讓學生學會某一單項知識,還要讓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1]。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多邊形的面積”,教師設置這樣的習題:V字形的架子上一共放了16層水彩筆,每層的支數都比下面的層多出1支,最下面的一層有1支,問這個架子上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筆?第二堂課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發現自己做錯了。究其原因:之前講過相關例題,一些物體堆成類似的多邊形狀,就可以用相應的公式計算,如堆成梯形,就用梯形的計算方法,而這道題是三角形狀,就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計算。很多學生紛紛表示同意,然后教師可以立刻對學生說這樣是不對的,有學生說出這道題還是用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是這樣,學生回答出因為自己經過數數發現從1加到16的結果和用梯形面積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針對這位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因為這是他勤于思考的表現,知道用驗證的方法檢驗結果。然后教師可以接著問:如果水彩筆是160層呢,如何驗證?學生陷入了思考,教師可以給予提示,能不能把它縮小范圍呢?有的學生立刻答出可以加到20層驗證。教師給予這位學生肯定的回答,這是運用了分數計算中的擴大與縮小思想啊。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鍛煉了學生多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要走向開放化
作業創新的開放化主要是要求作業布置時多采用開放式的問題以及開放式的解答,例如一題多解等。作業創新的開放化不是形式上的要求,而是通過開放化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題一解,不再受到所謂“標準答案”的束縛。通過布置相關作業,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2]。
例如針對“位置、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的綜合運用,教師可以列出這樣一道題:吉普車在公路行駛每百公里油耗18升,在沙漠行駛每百公里油耗是22升,這輛吉普車要通過一段1200公里的既有亂石又有沙漠的無人區路段,問最少需要準備幾升汽油?為避免錯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這道題的數量關系,讓學生找出哪些是必要條件,哪些是干擾條件;每份數、總數和份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有學生立刻解答出1200÷(100÷22),該學生回答可以先求出每升油可以行駛多少千米,然后再得出1200公里需要多少升汽油。還有的學生列出(22÷100)×1200,并說明這個式子是先求出每千米耗油量,再求出1200公里耗油量。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可不可以先求出1200公里是每百公里的幾倍,然后再得出1200公里的耗油量?有一些學生經過思考列出了22×(1200÷100)的式子。經過類似開放式習題的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三、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要走向多樣化
除了上面的綜合化和開放化的作業走向之外,教師還要讓作業多樣化。不再局限于課后練習題和練習冊練習題,而是讓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與其他領域結合起來,加強學生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3]。例如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并思考生活中哪些方面運用了數學知識。有的學生回答出:當我們指路時,是運用了“位置與方向”的知識;當我們說“百分百做好”時,是運用了“百分數”的知識。除此之外,在作業的布置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交流拓展《九章算術》上的數學問題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作業創新上,教師可以通過三大走向實現作業的創新。這三大走向分別是讓小學數學作業走向綜合化、走向開放化、走向多樣化,從而加強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促進他們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錢婷婷.小學數學作業創新的三大走向[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9x).
[2]張麗.小學數學作業創新的三大走向[J].學子,2016(24).
[3]任新偉.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設計[J].青海教育,2016(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