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摘 要: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講解,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多元思維和創造能力,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為他們將來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從高中語文學科入手,對如何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究,希望借此為高中語文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性;高效課堂
在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構建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教學,是每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創設問題情境、續寫結尾、結合作文教學這幾方面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創設問題情境,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構建語文思維性課堂教學,就需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時間,并在此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摒棄以往“填鴨式”教學。與此同時,還應不斷創新教學理念,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當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應注意不要向學生提出太難的問題,因為太難的問題,不僅會降低學生的求知欲,還會降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基于此,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認真研究教材,選取能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體會經典閱讀的價值,提高閱讀的品位,并能在閱讀分析、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上課之初,我借助PPT向學生播放《林黛玉進賈府》插段,學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過去了,很快課件就播放完了,學生眾說紛紜,我及時將課堂氛圍進行了調整,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這幾個問題,問題一:“課文中寫的‘哭和‘笑的語句有哪些?”問題二:“各寫了多少句?”問題三:“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又能使他們的思路得以發展,使其思維得到訓練,從而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二、續寫結尾,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高中語文教材中部分課文的結尾總會讓人產生遐想,或給人留下懸念和思考,等待讀者深入的挖掘。基于此,高中教師在教學時,應抓住這些范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續寫文章結尾,以此引導學生在續寫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弗羅姆)》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特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以及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愛,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上課之初,我先是借助幻燈片為學生播放公益廣告《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為本節課做好鋪墊,等幻燈片播放完畢后,我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引導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對自己的父母寫一段真情告白。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還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三、結合作文教學,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分為兩個學習板塊,即閱讀和寫作。傳統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作文時,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為學生直接講解作文技巧或者直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背讀,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觀點、個性、角度進行寫作。并告訴學生同一個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寫作。例如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結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本文中反映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以及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并應用到寫作中,提高表達能力,并能體會本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我以《我的夢想是 》為半命題,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寫作。隨著我的講解,學生迅速在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寫作,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在寫作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地位,進而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總之,高中教師在教學時,應從不同的角度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教師也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唯有如此,才能構建高中語文學科思維性課堂。
參考文獻:
[1]付蕾,林丹燕.發散思維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4).
[2]宋立群.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發散思維的應用分析[J].語文學刊,2015(13).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