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云
摘 要:在現代教育理念不斷進步的前提下,教師群體開始意識到“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數學作為我國中小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對學生思維邏輯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學生最開始接觸數學學習的小學時期,教師就應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做出針對性培養策略。因此,以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為基礎,從教學情境、學生心理等多方面來具體分析如何徹底落實“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的應用,希望能以此挖掘學生的探究潛力,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個人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探究
數學本身是嚴謹而又科學的,但它本身也具備一定的可探究性和實踐性。縱觀我國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學,普遍存在教師群體照本宣科式地教學,學生被動接受數學學習,整體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的情況,追根究底在于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一味地帶領學生學習,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只會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喪失探究意識。對此教師應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設計具有創造性、探究性的“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加速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設計探究性問題解決環節,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大多時候都會受到個人心理的影響,因此小學生本身所具備的好奇心較強、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等特點是教師開展“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的良好切入點。“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的核心要求在于教師能通過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在教師的幫助下能順利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解決”教學時,應明確認識到自身在教學環節中“引導者”“指導者”的地位,改變以往掌握教學絕對主導權的教學思想。小學數學主要涉及到的內容都是最為基礎的數學概念,目的在于能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建立起數學學習意識。教師通過明確教學地位、深入分析學生學習特點后,就可在兩者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解決環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在自身具備強烈求知欲的條件下順利完成對應的探究活動。
例如教師在“角的度量”的課時教學中,該課時主要以講解直線、射線、線段以及比較角度大小為主。為能使學生在該課時學習中通過探究對相應知識點熟悉并掌握,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大小不一的兩個角,而后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覺得哪個角更大一些?怎么比較它到底大多少度呢?”教師提出問題后,由于該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討論、動手實踐,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探究問題情境。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該問題進行實際研究。如此一來,學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得到更多靈感碰撞,同時還能集思廣益,將“比較角度大小”這一問題從多方面進行探究證明,進而為學生的探究思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設計質疑性問題解決環節,幫助學生打破定勢思維
小學生認知特點較為單一,因此在小學時期,大多數小學生都會把教師和家長的話當作“金科玉律”,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判斷意識,在更多時候都會以教師意見為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式思維。而在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中,質疑思維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它能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從側面感受到舉一反三的重要性。教師開展“問題解決”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相關的教學環節時,可通過設置陷阱式的問題令學生產生質疑心理。而后教師再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正確表達自身質疑觀點,從而令學生在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學會科學質疑。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課時教學中,學生需要在該課時的學習中掌握判斷平行四邊形、梯形的數學概念,還要學會判斷和應用平行、垂直這兩大基本幾何知識。為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嚴謹性,教師可設計“質疑性問題解決”環節。即教師在課前先利用計算機軟件制作出只有細微差別的非平行直線,而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根據教學進度將該課件進行展示,并提出問題“大家覺得這兩條平行直線能不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進行判斷呢?”教師通過問題令學生先入為主地認為兩直線平行,但學生在后續利用作圖工具和數學概念進行判斷時又會發現兩直線實際上并不平行。之后教師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個人證明結果,進而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質疑思維,為自身后期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設計創新性問題解決環節,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創造力、想象力的發育巔峰時期,但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數學問題的解決可以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即學生可以應用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創造出不一樣的數學答案。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解決”教學時,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其自身創新思維的有效結合,通過設計趣味問題來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問題解決”。
例如在“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中,教材中涉及到了平移、旋轉、軸對稱等數學知識。在以往的課時練習中,教師往往會選擇要求學生完成教材習題即可,但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實踐性作業來幫助學生實現創新思維發展。教師在結束課時教學內容后,可要求學生依據所學的知識完成作品設計,請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地運用相關知識,促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能力,同時又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應用之一,因此教師在對相關策略進行研究落實時,應先以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實際水平為主,盡可能將單一的問題解決環節打造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過程,令學生在提升自身數學水平的同時又能夯實個人數學基礎。
參考文獻:
[1]解武.數學課堂中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策略初探[J].新校園(旬刊),2016.
[2]賀沖.數學低段“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 2017.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