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陸偉
摘 要:現階段,已處于信息時代,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已開始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已成為信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中對現代信息技術予以合理利用,既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也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將其主體作用最大化體現出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小學音樂教學
當前,網絡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機整合現代信息技術和小學各學科教學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同時在小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也發揮了極為顯著的作用,在教學中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為學生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增強學習內容的趣味性,最大化提高學生的各種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效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并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通常來說,經歷欣賞美、理解美、想象美、升華美最終過渡到創造美的過程才能算得上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1]。由此可見,欣賞美好的事物是所有審美活動的開始,同時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因為可以將聲情并茂的氛圍創造出來,從而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音樂環境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欣賞美。
以《勞動最光榮》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問學生:“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之后再將事先制作好的課件播放給學生看。畫人民教師、科研工作者、工人叔叔和農民等辛勤勞動的各種畫面,并把《勞動最光榮》這首歌曲播放給學生聽。然后再提問:“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學生異口同聲道:“從勞動中而來!”接著教師再說:“小蝴蝶喜歡玩耍,小蜜蜂和小喜鵲喜歡它嗎?”然后又將提前制作好的卡通片播放出來,畫面中有蝴蝶飛舞、喜鵲搭房、密封釀蜜的美麗畫面。給予學生啟發,讓其了解小蜜蜂和小喜鵲不喜歡小蝴蝶。從而讓學生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使其從小形成熱愛勞動的觀念。本身十分枯燥的歌曲,變成了充滿趣味性的聲畫情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了出來,讓他們在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思維結構,使音樂的抽象性欣賞和學生的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得到了解決,促進了學生欣賞美的能力的顯著提高。
二、運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音樂教育中音樂欣賞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其有利于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學生多和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相接觸,就可以迅速實現自身音樂表現力和鑒賞力的提高。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既可以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還能將學生想象和思維的空間拓寬。
例如,在教學《龜兔賽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圖像,將本歌曲的作者、作品和創作時間介紹給學生,然后再對大管和簧管兩種樂器的特點予以介紹,欣賞大管和單簧吹奏的烏龜和小兔的音樂主題,用單簧管音色的變化將烏龜緩慢低沉的音樂形象演奏出來;借助直觀的動畫讓學生初步了解到大管和單簧管的音色和形狀,而兩種完全不同的樂器,就能將烏龜和小兔子兩種不同的小動物表現出來。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動好玩的特點,他們的模仿能力較強,容易受到具體場景的影響,進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兒童的情感具有易感染性、激動性和情境性的特點,合理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立足于此特點,借助信息技術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結合音樂、游戲圖片、歌謠、音樂、游戲,對良好的情境予以創設,讓學生和角色融為一體,可以帶給學生更加美好的體驗,使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得到發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展開協作式和獨立自主的學習,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借助充足的信息技術,展開充分的設想和探索,這樣就可以將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以《過新年》為例,教師在教學這首歌曲的時候,可以提前將一些新年圖片搜集好,并配上鞭炮聲在導入環節播放給學生看,使學生既可以聆聽音樂,同時還能借助積極的想象和聯想,并調動多種感官去體驗、感受和創作音樂、表現音樂。在學習鞏固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伴奏,將禮花綻放等動態畫面展示在大屏幕上,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情境性可以將學生在音樂表現上的創造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在小課堂教學中應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入其中,整合教學和信息技術,這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同時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向佳.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 中外交流,2017(46).
[2]涂鈺婕.小學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探索[J].中華少年,2017(17).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