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歡
摘 要: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不是自發形成的,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少不了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關心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怎樣對待后進生,對于教育工作,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對待和研究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關鍵詞:后進生;形成;轉化
后進生即后來進步的意思。他們常常表現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和不能完成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的、態度、方法、習慣往往處于不穩定的波動狀態,時而“心血來潮”,時而“心不在焉”,有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一知半解、囫圇吞棗”。我們可以把后進生分為兩種:一種表現為學習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后及行為習慣差。
一、后進生形成的因素
除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形成后進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多數來自于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孩子永遠的班主任,父母的言行將直接影響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而不適當的家庭教育則是后進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只關注分數,不注重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作息時間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有的家長沒有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甚至有些問題家庭,導致學生的性格和心理都出現問題。本學年有個叫潘×的學生,單親家庭,爸爸忙于工作,中午爺爺帶,晚上媽媽帶,大人經常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爺爺通常都是棍棒式教育,媽媽則把生活的怨氣發泄在孩子的身上,漸漸潘×的性格和行為就出現問題,上課搗亂,課后不完成功課,經常欺負同學,同學們對他敬而遠之,自然而然地步入后進生行列。
2.學校因素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說:“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教學失誤積累所致的。”在學校里,優秀的學生更能得到老師的寵愛,再加上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個別老師對于成績差或者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采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不聞不問,在教育教學中極少有他們參與的身影,教師在學習以及生活等方面都忽視了他們,從而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久而久之,他們便步入后進生行列。
3.個人因素
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則因為性格特點等原因,上課注意力不夠專注,自制力和抵抗力比較弱,又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沒有持久的學習勁頭,隨著知識的加深和層疊積累而導致學習成績差,甚至是放棄學習。
后進生的形成是在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外因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內因是后進生的自身原因,內因是問題的根源,只有掌握后進生的內在原因,才能更好地去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如何轉化后進生
1.尊重人格,保護自尊心
英國作家毛姆說:“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原動力。”后進生也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他們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語言、行為、態度等方面感受到自己是否被重視,他們會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并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展示自身價值,教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對待后進生的過錯,教師要多包容并用平和的態度去對待學生,切忌用鄙視的態度粗暴對待,教育后進生時要注意言語,避免說傷害學生自尊的話,否則極易讓其形成逆反心理。
2.揚長避短,發現閃光點
教育家馬卡連柯有句名言:“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優點、特長和愛好,并加以賞識,多表揚和鼓勵,滿足后進生的情感需要,從而讓其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用優點帶動缺點。如:陳××同學,他的性格比較內向,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老提高不上去,經常拖班級的后腿,我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但是效果還是不大。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知道他喜歡唱歌,碰巧學校挑選合唱隊人員,于是我馬上推薦他去合唱隊,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他臉上多了一份自信,上課也越來越積極發言了,在“六一”文藝匯演的時候,他的歌聲獲得了全班同學的陣陣掌聲。掌聲和歡呼聲喚醒了他的自尊心,又多了一位后進生在思想上迸發出上進的火花。
3.端正態度,發揮主動性
教師要培養后進生正確的學習觀,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課堂上要多用眼神和他們溝通,多提問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榮譽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
4.家校合作,形成推動力
在教育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配合,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師要實行家訪制度,借助網絡平臺,如建立班級微信群,通過發校訊通等途徑與家長經常進行聯系,相互了解學生在家、在校的表現及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共同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后進生的自我控制力、自我意識差,經常發生動搖反復的現象,所以必須長期聯系家長反復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工作。
轉化后進生工作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需要教師耐心、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師要用心關愛后進生,用情去感化后進生,用道理去教育后進生,用行動去指導后進生。
參考文獻:
[1]托合提.小學“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轉化[J].威寧學院學報,2015.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34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