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霞
摘 要:音樂學科的重要性是其他學科所無法取代的,其主要原因就是音樂課程自身的魅力,不僅能夠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走進課堂,而且對學生藝術性的培養、對文化知識的傳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單一的教“唱”方式讓音樂課堂的魅力逐漸暗淡了。為了改變現狀,引入了情境教學法,要借助情境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來展現音樂課程的價值,進而使學生在藝術性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音樂;體驗;情景劇;探究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手段來給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直觀參與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所以,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通過體驗情境活動的創設、情景劇活動的開展、探究情境的應用來從不同的方面展現音樂的美麗,同時,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也為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出貢獻。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入手對如何有效地將情境教學法與小學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進行論述,以期能夠讓音樂課程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實現。
一、體驗情境的創設
所謂的體驗情境是指教師通過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來將學生帶入到歌曲中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并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去感受歌曲中所傳達的情感態度,進而為學生唱出有感情的歌曲做出準備工作。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教材、結合歌曲內容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時,為了能夠讓學生飽含深情地學唱這首歌,也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首歌中所表達出來的那份悠然自得的狀態,在學唱之前,我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北海公園里劃船的場景,之后,引導學生自己想象,如果自己在這樣的場景中會是一個怎樣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過程是與學生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接著,在引導學生去學唱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去感受歌詞中所描繪的“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這樣的情境體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想象到歌曲中所描繪的場景,而且,對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那份駕著小船,悠然自得的狀態,進而使學生以一種輕松的心情去感受這首歌,去學唱這首歌,最終,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了解這首歌,學習這首歌。
二、情景劇活動的開展
情景劇活動的開展是指教師將音樂轉化成音樂劇,通過邀請學生參加表演來學習基本的音樂內容,這種情境的創設不僅打破了以往簡單學唱課堂的枯燥,也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表演中感受音樂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魅力。所以,在音樂教學中開展情景劇活動將直觀地將音樂所描繪的情境、所表達的內容展示出來,進而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重拾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這一課在教材中就是以音樂劇的形式呈現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做好情景劇人物的劃分,即:漁夫、貪婪的老太婆、金魚等角色,之后將故事分成幾個部分,即:放魚歸來、貪婪的老太婆、憤怒的大海等場景,接著,將事先準備的音樂劇劇本發給相關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排練,最后,組織學生按照不同的場次將這一場音樂劇展示給其他學生,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直觀的表演中感受老太婆的貪婪,感受漁夫的懦弱無能,二來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使學生懂得幸福需要靠自己動手實現,進而達到音樂教育育人的目的。當然,除了這種音樂劇課程活動的開展之外,我們還可以將一些欣賞類的課程改編成情景劇來進行表演,如:小老鼠上燈臺、小放牛等,我們都可以根據歌詞描寫來進行劇本的改變,進而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豐富多彩,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
三、探究情境的應用
探究情境的創設在音樂課堂中的呈現形式就是幫助學生去理解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去理解歌曲中所傳遞的中心思想。所以,在教學時,我們不妨先創設問題探究情境,引導學生邊思考邊進行歌曲的學習,之后,真正地懂得歌曲的內涵。
例如:在教學《我的祖國》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聆聽和體驗到這首歌中所包含的那份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即:
(1)祖國是什么?
(2)歌曲中分了幾個段過?
(3)歌曲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4)唱完之后你感受到怎么的音樂情緒?
……
組織學生在學唱之前先了解這幾個問題,并試著先去讀歌詞,就像是語文閱讀一樣嘗試著去理解歌詞中所表達的意思。之后,引導學生在探究情境中去學唱,結合旋律來真正去感受這首歌所表達以及傳遞的情感,進而讓學生在探究音樂中去感受那份愛國之情。
情境教學法是當前各學科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有效地將其與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不僅僅是要給課堂增添樂趣,還要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綜合音樂情感得到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沛.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黃河之聲,2018(17):108.
[2]強麗.巧用情境教學 搭建小學音樂“新課堂”[J].北方音樂,2018,38(18):17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