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虎
摘 要: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中寫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由此可見,興趣作為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數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必定是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則對數學缺乏興趣。因此,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數學成績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效率
小學生主觀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如果抓住學生的某一心理特征,對數學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從數學本身的抽象性來看,也需要學生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沖破數學的抽象性,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由此可見,興趣不僅是數學本身的屬性決定的,還是學生學習的需要。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在這方面淺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連接數學與學生的重要紐帶,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場所。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創設具體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用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關注,讓他們愉快、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并產生愉悅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折扣”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在商場遇見打折的情況,于是,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生活中商場打折的情境:圖畫上一件件漂亮的衣服上寫著“九折”、兒童玩具自行車上醒目地寫著“八五折”、各種各樣的書包上寫著“一律七折”……看著一件件商品,他們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興趣被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生活畫面激發出來,于是,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開始對“折扣”進行各種各樣的思考。有的認為打折就是比原來的價錢低、還有的認為“八折”就是原價10元,現在八元……經過學生的議論紛紛,不僅喚起他們對折扣學習的好奇心,還使得他們在暢所欲言中對折扣有了一些瑣碎的、片段的認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減少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陌生感。除此之外,還讓學生意識到原來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知識,數學就真實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教學中還有很多生活知識,教師可以把這些生活知識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境激趣、以景促情。
二、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數學不僅與生活緊密聯系,它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上。”由此可見,動手操作對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小學生對于“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等動手活動也“情有獨鐘”。相對于教師的口頭說教,他們更喜歡這些實際的動手操作,因為這些動手活動正好滿足他們愛動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和平臺。
例如教學六年級數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通過“剪一剪”把圓的面積剪成偶數個小扇形,再通過“拼一拼”把這些小扇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由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圓的面積。這樣的動手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向他們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讓他們意識到在解決數學問題中要學會把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簡單的知識、把未學的知識轉化為已學的知識,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游戲教學,激發興趣
游戲是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并且小學生對于游戲活動也倍加喜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不僅學到數學知識,還得到身心的發展,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
例如教學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假分數”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于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認識、提高他們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特征的辨認能力,教學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游戲:將全班學生分成男女兩組,男生代表假分數、女生代表真分數。教師說出一個分數,如果是真分數,則女生組全體站起來,沒站和站得慢就算輸。反之,如果是假分數男生站。如教師說到,則女生就要站起來。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熟練程度加快速度。學生在不停地坐站中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起來,只見他們一個個興奮地表情溢于言表。不僅如此,為了取得小組的勝利,小組成員還會主動幫助后進生,后進生為了集體的榮譽,也會主動向其他學生請教,渲染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捷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引領小學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汪自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32).
[2]蒯希良.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學習興趣激發途徑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