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穎
摘 要:在全新教育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更加重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并且,小學語文作為小學基礎教育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其自身具備的優越性、實用性以及豐富性,對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教學;語文教師;語文素養
一、引言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學生掌握基礎語言和基本素養的關鍵部分,漢語作為我們的國語,也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語言能力,學習漢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正視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簡述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具體策略
1.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意識,以優良的綜合素養感染和帶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以及日常行為言語對小學生學習及多方面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尤其對小學生來講,因為小學正是孩子身心發展和習慣養成的初期階段,一位優秀的老師對孩子未來學習和成長是極為關鍵的。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也應具備終身學習意識,以優良的綜合素養感染和帶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教師應不斷汲取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充分利用互聯網或參加培訓等方式不斷拓寬自身知識面,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教學水平,不僅應具備語文學科知識,同時也應對兒童文學、兒童心理、教育心理、社會文化、體育以及政治等多方面知識有一個廣泛的了解,并能夠將其自身具備的豐富學識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當中去,實現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拓展,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并且也使學生在教師優良綜合素養的影響下主動養成自主閱讀和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在教師的帶動和感染下切實推動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在小學基礎教學階段語文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也是學生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一門學科,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滲透德育樹立健康思想和人格等多個方面都應具有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教師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著手,首先對于學生“聽”的能力,教師可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養成認真聽講、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本、分角色朗讀等方式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和情感內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讓小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對學生各學科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前提。對于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教師可通過設置課前5分鐘小講臺的方式,給予每位學生表達的機會和條件,利用課前5分鐘來到講臺前講述一個小故事或朗誦課文、詩歌等,在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多發言多表達,敢于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看法和理解,并設置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探討和表達,從而有效培養和鍛煉學生“說”的能力。在“讀”的方面,教師應在引導學生展開文本朗讀的過程中找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知道何處應斷句、何處應快讀、何處應慢讀,并能夠在理解文章內涵的前提下帶有情感地朗讀,掌握朗讀課文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和朗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對其中優秀詞語和段落進行摘抄和背誦,從而在閱讀和朗讀中不斷積累,更加有助于學生對文本深刻情感內涵的理解和內化。在學生“寫”的能力方面,除了通過作文寫作教學以外,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養成寫日記、寫觀后感、讀后感的良好習慣,從而切實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3.語文素養的提升應注重日常的積累
對小學生語文教學來講,想要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學習習慣和正確語文學習方法的教育和培養,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不斷積累,從而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優秀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和背誦,并且運用新接觸的詞語進行造句,對優秀語句進行仿寫和擴寫等訓練,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好詞好句的理解和記憶,實現知識的有效運用,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寫作能力獲得切實的鍛煉和提升,實現知識的不斷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是為了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更是在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打造良好的基礎,加強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氣質以及文化素養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給予一定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胡曉容.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2):19.
[2]趙艷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