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利
摘 要:微課是指通過微課執行課程教學功能。微課所實施的教學功能能帶給學生更為直觀及便利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通過對古詩教學中的內容進行研究,探索微課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凸顯,并由此提出對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微課;古詩教學;實施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是指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工具,它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祖國語言文字、理解和體會文字、學會使用語言進行溝通和表達情感。人文性主要是學習和感悟語言,培養獨特的情感和審美能力,弘揚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給學生打下厚實的精神底子。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一些教師過分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種現象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教師過于重視應試教育,把學生的分數看成衡量個體好壞的唯一標準。在教學中,多數教師過于強調識字、解詩題、明詩意,最終達到會背會默,而輕視甚至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結果只會導致學生漸漸失去古詩學習的興趣,把古詩學習當成任務,這無疑失去了語文的人文性。所以,教師應當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既讓學生掌握知識,又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古詩情感的講解和體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標在第一二學段都提到了“展開想象”這一目標。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古詩教學中至關重要,而微課在此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中年級學生的想象處于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已經能夠將想象與現實建立聯系,微課通過虛擬的模式帶動學生進行古詩的虛擬現實模擬。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抓住想象力培養的關鍵期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時間和空間。還可以在微課課后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古詩,將想象與古詩結合,如此既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古詩學習水平。
一、微課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凸顯
1.新課標課程理念落實不到位
在實際的貫徹執行中,不少教師存在著新課標落實不到位,甚至有不熟悉新課標內容的現象。課程標準是教學的規范,是教師設計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根據,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尺子”。因此,新課標理念落實不到位,猶如夜晚的船只失去燈塔指引,前途一片迷茫。新課標課程標準希望教學結構走向信息化教學趨勢,而微課是推促微課教學趨勢,驅使他們更好地發展。
2.備課缺乏獨立思考,過度依賴教參、教案
有些教師在備課環節存在“偷懶”的現象,敷衍了事。為了方便備課,他們多從網上直接查找教案,缺乏對古詩文本的深入研究及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依賴教參、教案,這樣是會導致教學過程過于傳統及固定化。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就會感覺枯燥乏味,這樣會對古詩課堂教學效果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教師脫離教參及教案,實施創新型教學,是現今古詩教學的正確方式。
二、微課在古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語文新課標對古詩教學中的體驗非常重視。在第二學段中,增加了古詩的誦讀、情感體驗及領悟詩文大意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把握“詩意”及“詩情”。
1.增加微課應用時間
微課作為一個在線教輔平臺,可將對應的圖片、視頻、動畫、音樂融入教學。學生在主界面登陸后,可以選擇進入課程中心,根據教師要求或者個人興趣在課程中心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也可進入考試中心查看考試安排,按照要求進行考試,并可以在考試完成后查看自己的成績。學生學習的課程信息、進行檢測的試卷由管理員或教師在后臺上傳相應信息后生成,試卷內容按照管理員或教師上傳題庫、難易程度設置自動生成,考試規則也由管理員或教師根據需求進行調整。首先,教師在教學古詩新課時應留給學生足夠的誦讀時間。而微課則可以通過對應的操作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學習時間,并更好地反饋到教師那里。
2.利用微課創設古詩教學場景
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應該通過不同的微課教學方式和媒介,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入情入境,如創造微課群,將學生加到微課群里,并傳輸教育場景。此外,還可將小程序應用到教學中。具體的方法有:在蘇教版三年級古詩教材的支持下,一是通過微課公告介紹詩人及寫作風格、古詩的時代背景、作者當時特殊的經歷或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同身受;二是通過微課公眾號的功能介紹聯系現實生活,將現實中的事物搬入課堂,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建立起現實與古代相聯系的橋梁。三是運用微課的直觀教學法,利用微課里傳輸對應的多媒體課件、錄音、圖片等直接呈現與古詩相關的內容,創設一定情境。四是構建微課場景,引導學生想象古詩的內容與情景,讓學生在頭腦中架構起古詩的知識網絡。
3.利用微課小程序以詩解詩,拓展學生的積累
課本上的古詩數量遠不夠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微課“以詩解詩”的方法,尋找與新授古詩相近的古詩題材,可以選擇一些名句,也可以選擇一些學過的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記憶,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傳輸給學生,還可利用小程序創造對應的“以詩解詩”游戲,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古詩內容,體會古詩情感。另外,還可以選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來解詩。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詩作,加深對詩人的了解,同時理解詩人所表達的相同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儲備。
微課屬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物,在微課的支持下,本文通過新課標的背景,結合微課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凸顯,主要在于新課標課程理念落實不到位及備課缺乏獨立思考,過度依賴教參、教案等。因此,本文通過古詩教學現狀挖掘問題,并從中找到對應的解決措施,如增加微課應用時間、利用微課創設古詩教學場景、利用微課小程序以詩解詩,拓展學生的積累等。
參考文獻:
[1]胡丹丹.電教媒體輔助小學語文古詩微課教學探微[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8(10).
[2]武俊峰,趙中琴.淺議古詩微課教學[J].教育革新,2009(7).
[3]徐忠英.關于古詩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革新,2012(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