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科
摘 要:新形勢、新教育、新課標、新課堂,這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現象必然要求我們要徹底更新語文觀,努力改進新課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現代教育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新形勢;新教育;新課標;新課堂
針對目前語文的現狀和當前的新要求、新目標,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從四個“三”和四個“一”做起。這里所說的四個“三”是指“三實”、“三活”、“三主”以及 “三變”。
一 “三實”
(一)基礎知識要扎實。
從課前預習字詞,到課上板演展示;從生生互相提問,到板演默寫;從自我修改,到相互修改,都一步一個腳印,這是學習課文,讀懂課文的基礎和前提。
(二)書寫要扎實。
從預習和課下練習的書寫到課堂板書,再到作文卷面,都應長期地采用多種形式強化訓練,使他們的書寫比較工整、干凈,養成動筆便寫好的良好習慣。
(三)合作討論要扎實。
課前自覺合作預習,課中競爭合作學習都是應注重。尤其是競爭式的合作更要扎實,讓學生覺得他們不只是展示自己,也是在展示他們的小組,更是展示自己的班級,甚至自己的學校。
“三活”
(四)學習目標要活。
學習目標的確立應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學生的積極討論下確定,讓學生自己依據文本尋找學習的方向,這一活動的展開,使老師解決了學生想學什么的問題,知其所想,才能投其所好,為怎樣教找到了思路。
(五)課堂氣氛要活。
學習目標的活,促使學生為達到自己確定的目標積極地活動、參與。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地努力完成目標。
(六)學生思維要活。
學習目標的活,氣氛的活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人人動手寫,人人動腦思考,個個動嘴說。展示自我,展示小組、展示班級,展示學校的強烈欲望劇增,促使他們的思維爆發出一個又一個新的思維火花。
二 “三主”
(一)以“感悟”為主。
語言文字和文化是比較抽象的,而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和文化的教學,因而我們必須借助這一表象符號激發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必須促使學生以心靈的感悟為主,這樣他們不僅達到了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而更可喜的是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或讀、或寫、或畫、或歌。
(二)以“聯想和想象”為主。
學生借助文本,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具體的情感體驗,然后用詩、用歌、用畫展示出來,達到了對文本的表層理解到深層內涵的挖掘。
(三)以“競爭”為主。
多彩的感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促使學生更加激動,展示的心開始沸騰。所以他們競相搶答,一吐為快,呼之欲出,展開競爭。
三 “三變”
(一)要由教師的引導,轉變到教師指導下的文本、資料的引導.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主動從文本出發,圍繞課本,借助工具書,查資料。在文本的引導下,自己去理解,去剖析文本,真正達到了學生主動地去學。由老師查資料,查參考書,然后轉述給學生,到學生獨立地在老師的引導下查資料,翻閱參考書,完成對文本的理解,省了老師的繁重任務。
(二)變“疑問”、“反問”為“設問”
我們傳統的教學往往是老師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順著既定的思路一步步地學。如今我們應變“疑問”、“反問”為“設問”,大膽自我質疑,大膽自我解疑,這應該是他們學習探究文本的最好方法,不僅自我質疑,而且對他人質疑評價,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真正的解放。
(三)變“單槍匹馬”為“并駕齊驅”。
無論課下學習形式,還是課堂問答,都應是一種團體形式的學習,把社會的大意識——社會和諧意識,引入課堂理念,這樣會收到極好效果。
所謂的四個“一”是指1、抓好一個前提。2、開放一個圖書館。3、引到一個表達。4、做好一個反饋。
1? ?抓好一個前提。
必須明確這里所說的預習是指老師領導下的預習。我認為語文的教學,有時學法的傳授,要遠遠高于知識的傳授。受之以法,會使學生終身受益。老師應采用多種多樣的試題或其他方式,引導學生去預習,這一環節的好壞是成功完成知識傳授和成功獲得知識的重要前提
2 開放一個圖書館。
在這里我所說的圖書館既指大的圖書館,即我們學校的圖書館,也應包括班級特設的圖書角,也可指學生本人自家的圖書柜等。圖書館的開放更好地擴大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廣泛涉獵一些課外的有益的東西,形成一種大語文觀,這才是一種真正的語文學習。而學生、班級間的圖書開放,更好地達到了資源共享,但圖書的開放和閱讀必須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的開放和閱讀。
3 引到一個表達。
我這里所說的表達指的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的表達。以往我們只是采用文字敘述的方式來表達。我想作為老師應讓學生采取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如說、寫、讀、畫、唱、演等,擺脫單一的模式,讓學生們的理解和感悟都能呈現出來,以吐為快,這一點非常可取。
4 做好一個反饋。
只有認真全面地反饋、檢測,才能找出優點,發現缺點,更好地促進以后的學習,所以作為教師應更應重視學習反饋這一環節,自然出好一個反饋測試卷就顯得更加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符美英. 新課標下如何構建和諧小學語文新課堂的探究[J]. 學周刊(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