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設
摘 要: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傳統文化為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提供思想源泉。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本文從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入手,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思考;實踐
一 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意義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中國卓越的過去和璀璨的今天,回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辟了一條人類史無前例的高速和平發展之路,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快速發展。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文明與中國文化的復興是其核心內涵之一。為此新課標中強調了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1]。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和作用。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高中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學中,挖掘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學作品,讓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土壤,使得高中生對社會和人生保持正確認識,不斷地完善自己,實現全面發展[3]。
(二)有利于增強高中生的文化安全意識,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文化安全意識[4],還可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對外來觀念的免疫力。
在中華文明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是在幾千年的漫長過程中積淀而成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等的總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三 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向和內容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教學中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培養青少年學生做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一)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二)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會心存善念、尊老愛幼、尊重自然,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生態文明意識,形成樂于奉獻、熱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風尚。
(三)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韌豁達、奮發向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四 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和實踐
(一)認真研讀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
教師首先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讀,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中所蘊含的道德觀念、文化傳統等進行升華,讓傳統文化精神滋養學生。 如教學《陳情表》時,讓學生接受“孝”的教育。教學《蘇武傳》時,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二)做好課外延伸,拓寬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積累渠道
教師可通過課外拓展延伸,將傳統文化教育拓展到學生的課外學習和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如教學《鴻門宴》中“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一段時,由鴻門宴上的座次細節,對學生進行座次文化教育。《鴻門宴》座次,就屬于古代“室中以東向為尊”禮節活動的形式。教師可提示學生留心電視新聞里領導座次安排、宴會時賓主座次安排等,以此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三)開展多樣的校園活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在校園建設中注意融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校園處處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比如:在宿舍樓道或者教室走廊銘刻歷代先賢的華美詩篇、開展誦讀經典、舉辦古典詩詞朗誦比賽等活動,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
五 結語
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傳統文化,其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師要肩負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創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學模式等來調動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萍惠.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30).
[2]李偉.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思考[J],高考(綜合),2015(08).
[3]張樂群.簡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7).
[4]宗師.審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