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梅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針對高職高專護理學專業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超敏反應”教學內容為例,應用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開展教學改革,使課堂更加靈活、充實、富有成效。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 混合教學模式?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 超敏反應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161-03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病原生物與免疫學作為一門前沿學科,發展迅速,專業術語多、內容枯燥、知識點分散,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基礎較薄弱,理解能力較差,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上好這門課值得研究。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互聯網+”混合式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針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該課程中,應用藍墨云班課平臺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下面以“超敏反應”教學內容為例,闡述該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藍墨云班課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免費的移動教學助手APP,能滿足教師和學生之間實時互動與資源共享,使學生手中的智能手機由聊天、玩游戲的工具變成課堂上的學習工具。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隨時隨地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開設課程前,教師先以課程名稱創建云班課,獲得邀請碼,學生用手機下載云班課APP,并通過該邀請碼加入班課。教師提前設計好混合式教學相關環節,學生根據學習要求進入云班課進行課前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二、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本門課程采用的教材為《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第三版)》,劉榮臻、曹元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本次選自該教材中第七章“免疫與臨床”第二節“超敏反應”的內容,共四學時(兩次課)。過敏反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超敏反應,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益嚴重。因此,將基礎免疫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課程的教學對象為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分析問卷星的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具有以下特點: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強,理解能力較差,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樂于嘗試新的學習方法;學生喜歡刷微博、朋友圈、抖音等輕松的淺學習,不喜歡傳統課堂枯燥的講授方法,喜歡參與互動、網絡學習、表演,對信息化課堂教學興趣高。
(三)目標分析。根據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技能標準,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制定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超敏反應的概念及各型超敏反應的臨床常見疾病;熟悉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及防治原則;了解其他類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技能目標:能夠應用所學的免疫學知識,分析解釋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細心嚴謹的工作態度及創新、合作的工匠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依據崗位群能力要求,確定各型超敏反應的臨床常見疾病為教學重點,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設計思路
整個教學設計基于混合式教學理念,采用微課、思維導圖等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情景導入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信息化手段分別從概念、特點、發生機制、臨床常見疾病及防治原則進行知識的疏導和整理。
四、教學實施過程
(一)第一次課的教學過程(兩學時)。具體如下。
1.課前自主探究學習。課前在云班課平臺上發布“超敏反應”的課件、教案、視頻等教學資源。下發課前任務單(見表1),利用平臺的“班課通知”功能推送通知,指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利用平臺提醒功能,提醒未查看班課活動的同學及時參與活動。利用問卷星,調查學生對過敏反應的認知程度。教師根據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和教學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和答疑輔導。
1.認真學習課前學習資料,完成任務單。
2.學習方法建議:可以結合微課視頻加深理解課本上關于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云班課資源區在線觀看
第二部分:學習任務
1.觀看《前任3》的視頻,自主預習課程內容。
2.課程預習后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
(1)視頻中的人物出現了何種癥狀?
(2)導致這些癥狀的原因有哪些?
(3)該病是如何發生的?
(4)面對此情況該如何處理?
云班課資源區在線觀看
云班課討論區完成
第三部分:困惑與建議
自主學習過程中若遇到困惑,可通過查閱資料自行解決,也可在云班課討論區與同學、老師交流,對于共性問題,教師統一在課堂答疑環節解決
2.課中互動學習。
導入:首先回顧課前下發任務單所提出的問題,明確本次課的學習目標。接著通過播放視頻,導入新課,使學生了解超敏反應。
參與式學習:應用云班課的“舉手”“搶答”“隨機選人(搖一搖)”“手動選人”等功能與學生開展實時互動,以“經驗值”作為獎勵,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課堂活動。例如,把Ⅰ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的微課學習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總結發生機制的要點,利用云班課發布“隨機選人(搖一搖)”活動,隨機搖取同學進行回答,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又如,當將Ⅰ型超敏反應的臨床常見疾病講解完成后,教師發起“手動選人”“搶答”活動,鞏固所學知識,請同學回答:哪些藥物易引起過敏性休克?呼吸道常見的過敏反應有什么?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經驗值獎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針對Ⅰ型超敏反應的幾個防治原則,安排具體的角色扮演任務,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教師發起“舉手”活動,請同學踴躍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通過教師發布的“隨機選人(搖一搖)”“搶答”“舉手”等活動方式來回答問題,這些方式充滿了刺激和挑戰,學生感覺到課堂既緊張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