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延梅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師必須盡快調整自己的角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注重完善、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對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合理的數學教學策略和手段,真正把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25-01
新的課程標準融入了新理念、新思維、新教法、新學法,促使現今小學數學教學新方式、新模式,新課程改革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力圖使得學生獲得新方法、新知識,構建新思維,逐步形成新意識、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創新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我們當今小學數學教學要追求的目標。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都以教與學相結合,以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課堂和諧,師生共謀發展而聚焦于一起,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為主,教為中心的局面,將小組合作探究發現的學習方式納入課堂中,使合作學習成為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數學課程標準》總目標,學會合作,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達到“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真理,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發現真理”的道理。
一、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的德育滲透
新課程數學課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與人合作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建設美好的祖國(家鄉),努力為國家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是一門很乏味的學科,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積極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發揮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講道理、又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很直接。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板書設計、字體、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如,要上好一堂小學數學課,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精心制作一些教具,這樣不僅很直觀,而且都來源于生活,學生學得愉快,在心里上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與樂趣,對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才能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二、新課改數學課堂教學的合作探究意義
合作探究學習,是教學中教師課堂進行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是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任務,深刻體會到學習中的快樂,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分工進行互助學習,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學生會意識到個人與集體間相互依賴關系。它是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主要致力于構建一種學習群體。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讓學生知道知識不只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通過和同學一起合作學習而得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取的方法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發現獲得,這樣學到知識印象更加深刻,也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共同提高學習成績。合作學習還有助于提高學生間積極交流、交往。教師在教學中只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去獲得知識。促進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探究之中。
三、新課改課堂教學建立愉快、融洽的師生關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進行愉快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愉快課堂的前提和基礎。師生關系好,達到相互理解。學生愛老師,就會愛其所教的學科;這門學科在學生的心中就是任課老師的形象。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教師教給的各種信息就會在學生頭腦里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的崇拜度高,教師的模范言行、治學精神都給學生以感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教學中教師要有親切和藹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話語。這樣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境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實現教學過程中默契配合。
四、課堂教學中生動講述有趣的數學故事,歷史人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簡史、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的成長過程和有關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名稱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還可講述一些趣味性強、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好奇心和豐富想象力的數學典故,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令學生產生了愉快的學習心理,自然對學習數學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樂無窮。因此,教師在課外需多讀數學專著,熟知數學有關知識。達到博學多才數學功底。讓學生在欽佩古人數學鉆研精神的同時,也對數學老師精通數學相關知識的敬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情緒飽滿、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改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應是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心理體驗、新的認識,以改善自我、發展自我為目的。新的課程標準說:“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知識無處不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擁有一雙“慧眼”,應善于從生活中、周圍環境中、各種媒體中捕捉數學知識,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通過聯系實際、循循善誘,結合一些新的教學輔助手段,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輕松愉快,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