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



【摘 要】采用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較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數學統計、測量法等研究方式,分析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形、體能、心理、身體素質和學習等方面產生的影響。經過研究表明,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對塑造學生優美體形、增強學生優良體質、錘煉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激發學生運動激情、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處方;教學效果;健康體質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34-02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方式方法單一、手段理念不科學,導致體育課堂比較枯燥乏味,往往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身心的影響比較有限,遠遠無法適應健康中國背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而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則很好的滿足了廣大學生差異化的、個性化的需求,對當前的中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運動處方是指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制訂的一種科學的、定量化的、周期性的鍛煉方案。也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量身定制一套個性化的、適合學生的、科學的運動方案。在方案中對運動的形式、強度、時間以及效率等進行詳細的說明,方便學生開展有計劃、有效率、周期性強的運動行為。本文通過對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促進中學體育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探究與分析,以期為健康中國背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革探索提供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實驗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初中13-15歲年齡段100名學生,把他們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對照組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
2.研究方法。
(1)測試法。
采取跳繩、跑步、跳遠等運動手段,通過比對實驗前后兩組學生在身高、體重、腰圍、肺活量、心率等方面的指標進行分析比較。
(2)實驗法。
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實驗組采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比對分析兩組學生在實驗前后的體形、體能、意志、態度、熱情、心理等方面的變化。
(3)問卷調查法。
在實驗前后分別向兩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詳細了解他們在體形、體能、意志、態度、熱情、心理等方面的變化。
(4)數據統計法。
運用表格的形式,統計整理實驗前后兩組學生相關指標數值變化情況,進而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
二、實驗過程
1.準定標準。
設定身高、體重、腰圍、肺活量、心率等方面的身體指標以及跳繩、跑步、跳遠等方面的運動指標。
2.開出處方。
按照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的要求以及教學安排,針對不同學生的個人情況,分階段為實驗組學生設定相關的運動測試、提出個性化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安排不同的項目、達到不同的效果。第一階段(前八周):足球、運動游戲、健美操;第二階段(后八周):跑步、啦啦操、跳遠。
3.步驟流程。
時間為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總共16周。實驗組按照運動處方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以8周為一個階段,在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后8周要根據前8周的學生反應和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對照組在試驗期間則完全按照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表1)
三、結果分析
1.體形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前后兩組學生的身高變化均不明顯,實驗組女生在試驗后平均體重有所下降,而對照組則有所上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男生在實驗前后的體重則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和變化,其中,實驗組男生體重下降相較于對照組男生而言更為明顯。實驗組學生平均腰圍在實驗后均小于實驗之前,而對照組學生平均腰圍在實驗之后則大于實驗之前。
2.機能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兩組學生的肺活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兩組女生在實驗之前的平均肺活量差異并不明顯(P>0.05),在實驗后的平均肺活量差異則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差異(P<0.0 5 )。兩組男生在實驗后的平均肺活量均得到提高,而在實驗前平均肺活量的差異不明顯(P>0.05),實驗之后的差異則非常的明顯(P<0.0 1)。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實驗組女生在實驗后,其收縮壓、舒張壓等出現一定下降(P<0.0 5 ),而實驗組男生在實驗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
3.素質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運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以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在有氧耐力指標、跳遠成績指標、跑步成績指標、身體柔韌性指標等方面,實驗組學生均明顯強于對照組,從而我們可以得知,運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4.心理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我們按照《中國心理衛生》中的學習心理自評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學生在試驗后的自信心和興趣熱情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跟蹤調查以及比較分析。從表5我們可以得出,相比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運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相較于對照組學生有著明顯的優勢。這表明采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5.態度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我們按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問卷》的樣式和要求,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學生在實驗后的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和對比分析,從而進一步印證兩種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態度的影響。通過表6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經過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的鍛煉之后,其態度、習慣、行為、認知等方面的表現和測評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這顯示出兩種不同模式對學生在態度、習慣、行為、認知等方面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四、結論建議
1.結論。
運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身心發展和提升都有著明顯的成效。在體形方面,能夠降低學生體重和腰圍,幫助學生健康減肥,有助于學生塑造良好的體形。在機能方面,能夠改善學生心血管狀況,增強學生肺活量,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在素質方面,對改善學生體能、增強其爆發力、耐力、力量、速度以及柔韌性等都有著比較明顯的效果。在心理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從而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態度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2.建議。
(1)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相較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和優勢。它追求個性化的、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和差異情況的關注,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因此,我們要采取多種手段,抓住每個機會,在全社會廣泛宣傳推廣和應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要著重強調其優勢,幫助人們特別是廣大體育教師轉變傳統觀念,從思想上重視、應用、推廣這一模式,從而實現健康中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要求。
(2)科學設計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是“指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按照體質測試的結果,運用科學的原理,有針對性的以處方的形式所制訂的量化的運動方案”。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體形、素質、心理、態度、技能等各個方面綜合考量,科學設計運動處方。同時,在運用這一模式的過程中,還要密切監測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效果和結果,便于后期分析比對,從而為后期不斷改進完善運動處方提供借鑒和參考。
(3)確保安全有序開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要求,我們在運用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首位,向每一位學生明確指出禁止參加的運動,強調學生運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重視運動前的準備和熱身,防止運動過程中的身體損傷。運動處方要根據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從而更好的適應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運動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4)提升教師素質本領。
隨著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不斷推廣和應用,其對廣大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素質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帶來的觀念、方式、方法的創新和變革,需要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從思想和行動上都高度重視和認同這一模式。要加強日常學習,向國內外有益經驗學習、向其他教師學習、向書本學習,不斷提高知識能力,拓展知識領域,在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教育學等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從而不斷發揮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優勢,提升日常教學效果。
結語
運動處方體育教學模式有著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其在塑造學生優美體形、增強學生優良體質、錘煉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激發學生激情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在健康中國背景下,要持續推廣和應用這一模式,將其不斷滲透到我們日常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達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和增強學生體質的雙重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樊金東,李宗堂.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對提高大學生體質的研究[J].常熟理工 學院學報,2008(4):119—121 .
[3]方禮欽,華巖,何傳勝.運動處方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效應對比研究[J].體育世界,2010(10):91—92.
[4]張占平.實施健身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對普通高校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影響研 究[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202—204.
[5]于華榮.高等院校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