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來
【摘 要】高中美術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但是在傳統模式的教學中,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學生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的提升。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鑒賞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鑒賞教學;高中美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35-02
引言
在如今的高中美術教學中,美術鑒賞是重要的學習內容。當前,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在高中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推廣。在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應高度重視美術鑒賞課,展現出美術學科的育人作用,使學生更加嫻熟地掌握繪畫技巧,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各類知識學習的重要過渡段,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學生人文感知的培養,充分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的學習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教學檢查和升學率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并未建立明確的教學導向,使基礎教學依然是教學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充分融入中國古典文化的意蘊和內涵,也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沒有考慮到學生在想象能力與理解能力方面的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深切體會美術的魅力,降低了美術鑒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實踐應用有待加強。
當前,部分學生將高中美術鑒賞學習的目標定為通識,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書本理論知識和相關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部分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以口頭講解為主,不能積極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對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應用策略
1.創設情感情境。
情感情境的創設可以將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拉近。情感情境對于任何學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教育離開了情感將失去了完整性。同樣,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將情感滲透到美術鑒賞教學中去,可以將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拉近。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都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在此階段的學生內心情感非常豐富,而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創建情感情境,可使學生在感受教師富有感情的教學中,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由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師生產生共鳴的前提下,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相應的作品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例如,在鑒賞齊白石的《荷花影》《蛙聲十里出山泉》,還有關山月和傅抱石所作的《江山如此多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鑒賞這類作品時,可以將作者的人生經歷、時代背景等講述給學生。在結合作者所處時代和人生經歷的基礎下,透過作品體會作者的創作情感,從而可以借助作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和教育[1]。
2.保證美術課時,提高美術核心素養培養意識。
為推動教學的全面改革,促進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一方面要保證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教學中積極滲透核心素養,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術知識,增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美術鑒賞,同時還應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研究東西方美術的特點,使學生能夠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如,在為學生講解中西風景畫繪制手法時,教師可對中國當代山水畫家王寧的國畫長城作品和意大利畫家喬爾喬內的作品《暴風雨》進行對比賞析,進而歸納出中西方風景畫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充分對比兩幅畫的色彩、表現手法、材料等。通過對比的講解,教師不僅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顯著增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3.鑒賞作品感受色彩。
傳統的美術色彩教學有很多誤區,如不少教師認為色彩教學就是讓學生學會應用色彩寫生或創作,只要學生掌握色彩搭配原則就夠了,忽視對作品的賞析;一些學生也專注于多作畫、多練習,忽略鑒賞的作用。鑒賞的作品有限,縮小了視野,也就降低了對色彩的感受。其實,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首先吸引人注意力的就是作品中色彩的搭配,掌握作品通過色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鑒賞作品是提高高中生色彩修養、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安排一定課時的鑒賞課,讓學生觀賞名畫,提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與鑒別能力。如在帶領學生欣賞梵高的名作《向日葵》時,教師要引領學生對作品的色彩進行觀察和思考,提高學生對色彩搭配知識的認識。鑒賞結束后,引導學生展開關于色彩的討論,從對作品的直接體驗出發,討論并總結出學習中遇到的色彩問題。這種方法,比教師單純滿堂灌的做法要好得多。
4.傳授專業知識,增強形象感知能力。
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美術專業知識,方可對藝術作品背后蘊含的“門道”進行深入分析和了解,既包括作品創作技巧、專業技能,又包括歷史典故、人文知識等。因此,要想促使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得到提升,教師除了將美術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外,還需要大力豐富學生的美術創作知識[3]。美術鑒賞教學活動的實施,需要幫助學生對基本的美術創作流程、創作方法等進行掌握,以便推動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如在講授“民間美術”時,民間剪紙圖案是民間美術工藝的重要組成,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民間優秀剪紙代表作品深入分析和欣賞,同時將剪紙藝術的創作原理、剪紙藝術手法等介紹給學生。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互相合作,創作剪紙作品,然后在臺上展示每組學生的創作作品。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掌握剪紙藝術創作技巧,經過學生個人的動手實踐,將剪紙藝術專業化認知體系構建起來,學生剪紙藝術評價能力得到增強,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結束語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高中教育中的關鍵內容,當前新課標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增強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鑒賞的基礎知識,而且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這也是素質教育對美術鑒賞課程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胡敬勇.高中美術鑒賞課堂開展美術批評的模式探索[J/OL].戲劇之家[2019-04-08].
[2]胡紫晶.強化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形式美能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羅志遠.高中美術鑒賞中當代藝術內容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