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肆妹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成為硬性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關鍵。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04-01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教師教授、學生汲取知識營養的主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占據著較大的比重。小學作為學生的基礎培養基地,有必要擔任起為學生今后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的責任。在我國的新課改內容踐行中,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但仍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學現象,這些問題阻礙了小學生有效的進行閱讀教學課堂內容的學習、阻礙了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對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分析。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1.語文教師未能突出主導作用。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出限定的閱讀時間,沒有任何的過渡便進入了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課堂提問。這種方式雖然突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缺少了教師的指導,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不上去,課堂環節任務不明確,雜亂無章。同時,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2.感染力不足。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的內容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具有文字優美與意境深遠等特點,但是在實際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卻并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帶給了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感染力不足造成的。一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感染力不足,使得學生往往難以與課文產生出共鳴,這樣也就降低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3.教學手段較為單一,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階段的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仍舊有教師單一的講解文章結構、總結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內涵等方面的傳統教學課堂的影子。這種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討厭學習語文閱讀,進而降低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率。
4.閱讀內容的選取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
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許多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會使得課堂變成羅列式,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學生抓取不到學習重點,缺少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深度理解,對知識消化以及記憶不深刻。
二、提升小學生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與措施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調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踐行所處的主導地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總結課堂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也要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緊密聯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創建具有創新性的閱讀教學課堂。
2.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往往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是從實際上來說,學生的關注力與學習熱情是需要依靠教師來進行調動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及時關注學生,通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上出發來加深學生的感悟,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教師還要做好備課工作,關注學生。在教學中還要設計好教學流程,從形式與手段等方面出發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要從課外入手來擴展學生的閱讀與思維視野,從而讓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如學生在學習寓言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的生動性,同時還要借助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如學生在學習《狐假虎威》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對狐貍的品質進行探索,同時還選擇其他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進行對比來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如選擇《狐貍和獅子》的故事來讓學生進行分析,通過進行擴展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可以實現思維的發展。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拓學生思維。
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依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閱讀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閱讀,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正面回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悅的閱讀課堂氛圍,通過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4.在課后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
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應用鼓勵式的評價手段,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實踐性,幫助全體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要求教師靈活的運用教材,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此種方式幫助學生在閱讀的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改變自我,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5.采用恰當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文章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而長短不一。閱讀不同的文章應當采用相對應的閱讀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閱讀。根據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對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對于生動細膩,用詞優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對于蘊含知識,信息豐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讀的方式;而對于長篇牘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讀的方式。閱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工具,閱讀能力強的人的更容易通過閱讀獲得知識,領悟道理。為了發揮小學語文教育的功能,帶給學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閱讀方式閱讀,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體來說,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深遠影響。面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學生閱讀興趣不足等問題,教師要積極應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恰當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為了更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平臺,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讀好書,多讀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推動小學語文教育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