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如何科學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何認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加強習近平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學習,有助于樹立文化自信,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及中國夢的實現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繼承弘揚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歷史悠久的文化,在世界的文化歷史長河中亦是一顆熠熠生輝的星星,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發展、人類進步、歷史存續等角度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當代價值和未來力量,這些也是構成習近平總書記傳統文化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習近平傳統文化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民族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代表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角度定位了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標識,在整個世界的發展史上,中華民族利用五千年的時間創造了優秀的思想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中華民族之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除了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將56個民族的華夏兒女凝結在一起,使得不同的民族之間有著共同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連接了56個民族,將中華兒女凝結為一個整體,中華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時間洗禮和歷史沉淀,一直流傳至今,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一個優秀的民族必然有優秀的民族文化做支撐。因此習近平同志提出,中華民族要想不斷的發展壯大,最重要的不是拋棄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不是一味的貶低傳統文化,而是要高度重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將傳統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全力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發展的精氣神
習近平同志曾經說過,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必須要將文化自信放在首要的地位,傳統文化將不同的民族凝結在一起,是中華民族興旺發展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勤政為民、依法治國、修身齊家治國、仁政愛民等重要思想,對今天共產黨的執政和中華民族的發展依然具有深遠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正式的場合中都談及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掌握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經受住時代的考驗,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四個自信”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沉淀已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只有鍥而不舍的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發揮到最大,才能形成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進步的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既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里面蘊含了很多智慧,是推動世界發展、人類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化為世界的和諧發展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習近平同志從中華民族文化中尋找人類發展的健康道路,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將發展的眼光面向全世界,指明了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此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提供了新的理念,比如環境問題、宗教問題、未來發展道路問題,比如世界文明多樣性方面,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承認各國文明存在的差異性,強調各個民族和文化要共存與融合,堅決發對文化歧視和文明侵略,讓世界文化共存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在全球治理體系方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倡“以和為貴”“先義后利”,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提供思想引領,為全球性的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國家關系方面,傳統文化提倡的是“和而不同”,這就要求各個國家之間不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倡導世界各國文明交往,以平等的態度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世界。
二、習近平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要價值
習近平思想豐富和拓展了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的發展理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很多治國方針,逐漸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思想是對黨傳統文化建設的重要拓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延伸,代表著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思想吸收和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繼承了中國共產黨對于傳統文化的發展理念,不斷的發展和豐富了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思想,這些新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對于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要貢獻在于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突出中華傳統文化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曾經說過“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應有之義”。在習近平看來,從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思想的重要支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來源于各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逐漸得到了各民族的共同認可。因此,利用傳統文化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制定了文化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深刻的闡述了文化強國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要想建立文化強國,必須要在中華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同志將中國傳統的特色文化當成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基礎,主張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堅持文化自信,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因此,習近平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做出了理論性的指導,對于如何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如何將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傳統文化的定位問題以及如何將傳統文化與世界發展聯系在一起做出了基本論斷,這也是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南和行動指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要將傳統的文化思想與新時達的各種思想進行整合,形成文化合力,凝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三)提供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動力
習近平傳統文化思想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價值,學會從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和汲取世界和平發展、人類共同進步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凝結力和向心力,是中華民族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的特殊貢獻,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主要倡導的是 “和而不同”等原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西方國家倡導的是截然不同的。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態。吸收和接納了很多的外來文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撐,習近平傳統思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因此要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支撐,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準則,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國家秩序,世界各國和平友善的相處,將世界各國的文明凝結在一起,形成全人類的共識,共同謀求全人類的發展和進步。
三、傳承傳統文化的多維向度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就明白了傳統文化的價值指向,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弘揚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充分的發揮出當代的價值,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關聯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如何更好的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便讓傳統文化顯示出自己的當代價值,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為今后的努力奮斗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具體的內容包含以下幾點:
(一)堅持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的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繼承,針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策略,“要努力的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習近平進一步的提出創新性的發展,是根據新時代新發展的要求,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創新,對于傳統文化的完善和拓展,需要結合新時代新的精神思想,充分的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需求,挖掘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要求,將新時達的表達方式和新的內涵充分的融入到傳統文化當中,以此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二)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闡發與教育
為了使廣大的青少年深刻的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傳統文化的基本走向、發展脈絡、歷史淵源”進行清晰的講解,將傳統文化的精神追求和價值理念講解出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給予充分的重視,有助于加強廣大青少年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進而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的重視傳統文化的詮釋和教育,逐步建立富有成效的傳統文化繼承體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頂層設計,認真的總結和梳理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價值理念,這些舉措都有效的鞏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對于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有著重要的意義。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的弘揚,提高了廣大群眾對于不良思想潮流的辨別能力,向廣大群眾充分的展現傳統文化的風貌,從而逐步增強廣大群眾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贊美,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著重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精神,正因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才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品質造就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有著“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胸懷,這些是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是需要繼承和弘揚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信、仁、禮、智、義,這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出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讓13億中國人民都成為了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體”,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明建設,不斷的從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道德精髓中汲取有營養的部分,是以德治國的重要推崇理念,傳統文化經過創新和轉化,可以跟的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國家的繁榮穩定、人民的安居樂業、加強執政黨的地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處理好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斷的與世界各地的國家和民族文化進行融合,汲取新鮮的文化活力,借鑒外來的優秀文化,不斷的豐富和發展自身的文化。習近平同志說過“中華民族海納百川,在自身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的吸收為外來文化的精華,逐漸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華文化。”
四、結語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的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棄其糟粕,站在世界的角度上,在中華傳統優秀化的基礎上批判性的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這是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重要經驗,也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處理中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秉持的基本方針。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習近平總書記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N].人民日報,2014-03-13(01).
[4]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4(01).
作者簡介:陳丹(1979.08- ),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本科,中共信陽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政務禮儀文化和中國文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