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摘 要】 目的: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取心理干預措施的必要性與有效性進行研究。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份至2017年9月份收治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中隨機選取94例,并將其按照隨機性數字原則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7例。對兩組患者在入院治療前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颊呷朐汉螅瑢φ战M患者除常規治療外未采取心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在治療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分析。結果:在入院一段時間后,觀察組患者的抗抑郁焦慮心理明顯強于對照組, 生活質量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提高,生活態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更為積極樂觀。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外界心理干預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更為積極樂觀的面對治療,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 慢性腎臟病;焦慮抑郁;心理狀態;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156-02
慢性腎病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異常[1]。并且,慢性腎臟病發展嚴重者,可出現高血壓、心力衰竭、電解質紊亂、消化道癥狀、貧血等。 慢性腎臟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部酸脹、眼瞼水腫等癥[2]。嚴重者乏力、惡心、嘔吐、面色暗黑,排尿異常等。 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慢性腎衰,尿毒癥,嚴重可危及生命[3]。從各種臨床數據來看,慢性腎臟病患者在生活中受到疾病困擾,并且,在醫療體系中需要面對醫療的權威,因此,慢性腎病患者一般在患病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 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治療效果[4]。隨著近幾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對患者的治療態度方面,不僅僅局限于生理上的治療手段,也會在治療以及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預。使得患者能夠在接受治療的后得心理護理以及社會護理有著更明顯的改善。并且將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和心理狀態廣泛的應用到了對于患者治療的臨床評價中[4]。針對于此,本文對我院94例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了臨床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的護理干預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數據
在我院2016年3月份至2017年9月份收治的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中隨機選取94例。采用相關研究中常見的隨機性數字原則,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中各有患者47例。在入院治療前,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心理狀態測評。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詳細統計情況如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35:1,患者年齡范圍在28至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歲。對照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133:1,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3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5歲。雖然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個體差異,但是均可忽略(P>0.05),即不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于研究前簽訂了知情同意書,自愿配合研究,確保研究順利進行。
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慢性腎病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且經過焦慮抑郁癥狀自評量表的心里調查[5]。
1.2 方法
在入院前,采用抑郁狀態量表和焦慮狀態量表以及90癥狀清單(SCL--90)對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以及其他心理狀態進行綜合評估。在患者收治入院后,針對對照組患者,除常規的治療和護理外不采用任何形式的外界心理干預。而對觀察組患者除了常規的護理外,定期進行心理干預治療[6]。
具體實驗細節如下:①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病情變化。每天定時進行生命體征測量,及時記錄患者的體重,血壓變化和液體量對煩躁不安、意識障礙或昏迷、抽搐患者應加強巡視。②定期對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觀察是否有明顯的焦慮和抑郁癥狀出現。并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開展健康教育。對與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往往會產生一些消極、焦躁的負面情緒[7]。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針對這一現象對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普及相關知識,針對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細致的講解[8]。③針對患者的消極情緒開展積極引導,不斷鼓勵患者,通過向患者分析成功案例來增強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引導患者家屬多陪伴關懷患者,填補患者內心的安全感,使其能夠更加積極的配合醫院進行治療[9]。④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遵守飲食原則、不斷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保證患者每天足夠的活動量,同時,避免患者出現勞累的情況。積極引導患者預防各種感染, 注意口腔、飲食、皮膚、外陰的清潔衛生,注意保暖、避免受涼[10]。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在患者出院后,要繼續遵醫囑服藥,定期來醫院復查尿常規、腎功能,對與病情反復的患者,要及時再次入院就診。
在兩組患者出院時,對患者進行第二次心理狀態測定[11]。
1.3 評價指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采用t進行組間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計量資料表示P<0.05 本次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平均為(39.45±12.4)分。對照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平均為(67±10.9)分。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社會生活整體功能為(53.49±4.7),對照組患者的社會生活整體功能為(42.23±3.8)。經過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生活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患者的抑郁焦慮心理明顯弱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提高,生活態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更為積極樂觀。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原有的生物醫學模式開始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醫院不再只關注于患者的存活率,開始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給予更多的關注。因此,心理護理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臨床護理中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12]。并且通過研究發現,心理護理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的確具有良好的效果。針對于此,本文對我院94例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了臨床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的護理干預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患者的抑郁焦慮心理明顯弱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提高,生活態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更為積極樂觀。
因此,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臨床護理中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更為積極樂觀的面對治療,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13]。
參考文獻
[1] 王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的護理干預措施[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2):108.
[2] 李金云. 慢性再障病人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干預研究[D].青島大學,2018.
[3] 溫國花,祝建輝,趙文,吳維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不良情緒、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7,9(03):203-206.
[4] 趙貝貝. 3-4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預的效果研究[D].鄭州大學,2017.
[5] 趙軍,孟麗霞,張柳青,孫玲.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的護理干預措施[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04):748-751.
[6] 舒昕婕,徐芳.新發慢性腎臟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分析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S1):150-151.
[7] 董秋萍.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慮及抑郁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05):78-80.
[8] 仲靜靜,馬靜.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的護理干預措施[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5):274-275.
[9] 鄧麗娜. 老年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及影響因素分析[D].錦州醫科大學,2016.
[10] 韓雪. 應用聚焦解決模式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
[11] 史小艷. 終末期腎病住院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D].鄭州大學,2012.
[12] 于萍. 護理干預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健康狀況影響的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2.
[13] 孫茜.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