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栢和
摘要:香港教育大學作為一所年輕的現代高等學府,在其國際化理念指導下通過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已取得了眾多令人矚目的成果,成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范圍內教育類大學發展的成功典范。相應的,卓有成效的院校國際化管理則是香港教育大學成功崛起的關鍵,在具體實施路徑中表現出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香港教育大學 高等教育 國際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022-02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蔓延,各國在資金、人力和知識領域的流動性加劇,人類進入一種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競爭生存環境。高等院校被視為傳授精深技能與進行科研活動的主陣地,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將是各城市持續參與國際競爭的先決條件。新時期,國際化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不少高等院校開始注重本校國際化發展的戰略規劃。它們希望通過制訂相關政策方案加快國際化進程,以尋求資源利用最大化,加速提升自身整體水平。
一、香港教育大學簡介
1994年,香港教育大學(前“香港教育學院”,下稱“教大”)通過合并五所專科教育學院成立,經過短短20年時間,蛻變成為世界知名的教育類大學。根據2018年最新公布的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教育大學的教育學科位于全球第11位,在亞洲排名第2位。教大從建校之日起,就堅持將“全球觸角”作為自己的建校核心理念,通過創新管理機制,持續提升本校對教育領域的學科建設與貢獻,為世界提供活躍的學術研究環境和推動全球教育往多元化方向邁進,取得了眾多令人矚目的國際化成果。
二、香港教育大學國際化管理
(一)人事管理堅持人才國際化
教師國際化,是教學和科研的根本。教大擁有一流的國際化師資,為能持續留住一流人才,教大不斷更新與完善自己的招聘制度。在全球范圍內以高標準進行配置師資隊伍的招聘和續任計劃;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如提供一流的教師教育服務,設立教學研究發展中心及課題項目。積極選派教師出國學習、進修和訪問,拓寬教師的國際視野;還制定一系列獎勵和晉升政策。
學生國際化,是實現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大力推行學生海內外交流計劃。教大將開闊國際視野,提供多元學習環境作為培養人才的一大重要職責。此外,為學生提供諸多短期、長期的學習機會,及從全球招募更多非本地生來港就讀。
(二)教學管理堅持課程國際化
課程設置的國際化,是高校國際化管理最直接的體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大一方面開設涉及國際主題的新課程或者具有國際化內容的課程。另一方面則在通識課程中適時引用國際化案例或者探討國際熱點話題,增加課程內容的國際化導向。
教學方法和語言的國際化,是高校國家化管理的有力保證。香港教育大學對學生所處的教學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為提高教學質量, 在向政府提交的《香港教育學院質素核證報告》中就建議采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seminar”,開始推進教學方法由傳統的“單向講授式”向“討論啟發式”轉變, 強調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在語言使用上,以全英文教學為主,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學習、交流的學習習慣與能力;采用全英文原版教材,重視語言培訓。
利用網絡達到課程共享化。目前,教大正在更新全校的信息系統,總投資超過了2000萬港幣。教大準備與世界各地的高等師范院校合作,把一些優秀的課程放到本校網絡課程平臺上,讓更多身處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受益。比如,通過Moodle學習管理系統(LMS)實現資源共享,提供全球在線課程和補充傳統的面對面課程。
(三)科研管理堅持交流合作國際化
教大重視對本校的科研人才、學科設置與選題的審批、成果孵化;積極處理國際國內重大學術會議人員的選派等事宜;鼓勵并支持教學科研人員與國外科研人員共同進行合作研究,擴大合作界面;另外,教大還積極承辦各種高水平的學術高端研討會,加強學術交流,擴大本校在世界的影響力。
教大通過所擁有的學科優勢,把眼光對準世界,從而確立了“重點研究領域”的規劃戰略,并一直行之有效地指引著學校一路向前。由于教大的定位一直是國際教育研究型大學,因此十分注重特別教育類相關科研的建設,如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轄下的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終身學習研究與發展中心、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和整全成長發展中心,以期增強科研管理的時代感,加強學校對外競爭優勢。
三、經驗與啟示
灌輸“全過程”的發展管理理念。教大不但在建校之初就明確選擇了國際化發展戰略,而且始終堅持貫穿于整個國際化管理項目當中。此外,從學術自由角度的思考點出發,教大堅持行政與學術互不干涉原則,最大程度地激發院校國際化管理的自主權。
積極推動課程管理的國際化改革。國際教育要求在國際的框架內講授一個學科,以使學生意識到所有國家的相互聯系以及諸如貧窮和種族歧視等問題的普遍性。一是開設專門的國際教育課程,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理念,增加國際競爭和國際理解等的教育內容;二是要做好課程分類,提出不同課程的國際化發展目標。
面向世界招攬了一批享有國際學術聲譽的一流學術大師。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必須以人員的流動、交流與合作為載體,積極拓展和充分利用國際空間。大學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讓教師和管理干部充分流動起來,學習和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和管理理念,
以科學研究為先導,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借鑒教大的經驗,高校應重視采用高水準的科研團隊,加大對基礎和應用研究及重點研究領域和項目的投資力度,不斷升級自身的科研能力;還要主動尋求國際國內各式伙伴關系;加強產學研的成果孵化;制定相應的科研考核制度,將科研納入教師考評、晉升體系,并設置科研獎項鼓勵教師進行科研活動。
參考文獻:
[1]香港教育大學.核心價值[EB/OL].http://www.eduhk.hk/main/sc/about-us/vision-mission/.
[2]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香港教育學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報告[EB/OL].http://www.ugc.edu.hk/big5/ugc/publication/report/hkied_review_report/hkied_review_report.Htm.2,2015-08-19.
[3]郭峰.全球化時代大學國際理解教育策略構建[J].教育研究,2012(4):6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