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雯宇
摘 要: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品格和風度氣質,更是一種氣概和動力。自信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更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自信來源于堅定的信念、過硬的本領、正確的方向。
關鍵詞:自信;改變命運;堅定地信念;過硬的本領;正確的方向
一、 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品格
前不久,我們學校有幸邀請到經濟學家林毅夫為我們舉辦了一場校園講座。
林教授在講座中告訴我們,中國到2025年左右將成為高收入國家,那我們對世界上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就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我們不僅要關心中國自己的事,而且要關心世界。當時我在臺下注視著林教授滿目興奮、滿面豪情的樣子,我仿佛看到了兩個大字在林教授頭頂熠熠發光——自信!
是的,自信。這是一個人的自信!這是一個中國人的自信!這是一個中國人感懷于新時代的自信!
自信,是相信自己,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能發自內心的進行自我肯定。自信,一種可貴的品格,是一種風度和氣質,也是一種氣概和動力。一個人有自信,才會有執著堅守、自覺踐行。一個人有自信, 才會有勇氣和力量,才會有毅力和動力,才有可能準確的把握、駕馭自己,把自己最大的力量和潛能發揮出來,去翻越人生一個又一個山峰。
二、個人自信,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2018年9月16日, 張海迪再次連任中國殘聯主席。到今年,她已經擔任了10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的故事是很多人熟知的。她在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被醫生判定活不過二十歲。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她從1983年起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1983年,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28歲的張海迪被樹立為楷模,成為“80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如今35年已過,當年的海迪姐姐,現在已63歲。當年的青年楷模,已成長為國際殘疾人事務領袖。
“即使殘疾的生命,也要閃爍美麗的光芒。”這句話,是她一生的寫照。當她與殘疾痛苦斗爭了63年的時候,她依舊帶著那迷人的微笑,以自信的語言激勵著所有人。
三、民族自信,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自信不僅是個人的可貴品質,也是民族的可貴品質。從古到今,中華民族始終是一個有志氣、有自信的民族。古有《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人應該剛健自強、不斷進取。這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蘊含著可貴的自信品質,激勵著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毛澤東主席曾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流三千里”的豪邁詩篇,激勵著中國人民重新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奮力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而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已經牢固樹立。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自信的中國演繹著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故事,實現著經濟平穩增速,刷新著“世界朋友圈”。
四、自信來源于堅定的信念、過硬的本領、正確的方向。
自信來源于堅定的信念。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為之奮斗的目標,沒有為實現目標而堅持的堅定信念,認識就會像一艘迷茫于海上、漫無目的航線的船只,不知道要駛向何處,渾渾噩噩過一生。我曾有機會在生活中接觸過一些大學生村官,他們談到從大學生到村里就任最難的就是過“理想動搖”關,受不了艱苦環境的考驗,感到自己當初的抉擇錯了,管鋪蓋卷走人了。而事實證明,在村子里服務2年,凡是咬牙挺過來的,都成為了自信成熟、篤定堅毅的優秀青年。
自信來源于過硬的本領。自信不是盲目自大、固執己見、唯我獨尊。能夠支撐起一個人的自信的,一定是一身的真功夫,遇到迷茫時能撥云見日,遇到困難時能迎頭擊破,遇到挫折時能咬牙挺過。張海迪有自信,來源于她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奮不懈的學習與努力。而一個民族的自信,一定來源于這個民族所在國家強大的國家實力。今天的中國,深入推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同構建著和平、穩定、活力、聯動和繁榮的亞太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務實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打造著世界互利共贏的新格局。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引領著世界的新潮流。總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猶如一道眩目的彩虹橫跨伶仃洋,被業界稱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傳遞出了我們中國的大國風范,讓世界看到一個新中國正昂首闊步走在世界舞臺。國家的強大實力賦予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自信。
自信更取決于選擇的道路方向是否正確。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理想和目標是否融入了國家的理想和目標中。把個人發展是否投身到社會發展中,讓個人的成長伴隨著國家的進步,這才是正確的人生目標,才會有一個充滿自信的光輝前程。而我們的國家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國家富強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復興之路。幾十年來,我們的國家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對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身處這樣偉大的時代,感受強勁的前進步伐,我有信心走好自己前行道路,度過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記憶,留下熠熠生輝的人生篇章!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八中學,北京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