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程媛媛
摘 要:貴州師范大學風景園林專碩于2017年11月正式得到有關部門批準,擬于2019年在我校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喀斯特研究院正式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風景園林專碩學制兩年,共開設四個專業方向:喀斯特山地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喀斯特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繁育及應用、數字喀斯特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在此背景下,在我校開展《園林與喀斯特建筑藝術》校級公選課,旨在為我校擬從事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科研研究的師生提供理論參考,此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公選課;園林與喀斯特建筑藝術;風景園林;教學意義
一、 貴州師范大學風景園林專碩學位簡介
辦學定位:依托貴州師范大學地理學貴州省國內一流學科和環境科學省級重點學科,申報的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以風景園林職業任職資格為目標,致力于培養系統掌握風景園林相關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能承擔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科研工作能力的、具備既能立足中國南方喀斯特山地,同時具有國際視野的綜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專業碩士研究生。
發展歷程:貴州師范大學地理學始于1941年“國立貴陽師范學院”史地專科,1953年招地理本科、1978年招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1992年自然地理學獲批全省第一批省級重點學科,1998年招收環境科學碩士研究生,2006年人文地理學獲批省級重點學科,2002年招收環境科學本科,2010年組建全國第一個國家喀斯特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3年組建全國第一個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招收地理學博士研究生,2017年獲批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作為風景園林專業支撐的地理學與環境科學,不僅有力支撐了園林學科的發展,也是未來風景園林學科的前沿交叉領域。風景園林2000年依托地理學創辦園林工程管理專科,學制2年,每年招生1個班,40余人;2002年升為園林本科,學制4年,每年招生50人左右。
社會與區域發展需要:隨著中國南方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進,需要大量更高層次有實踐能力的畢業生參與到自然文化遺產保護、風景名勝區旅游資源開發、城鎮園林綠化建設提升工作。目前貴州省在此領域的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多年來園林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97%以上。就業渠道多元化,在園林公司占80%以上、設計院所10%左右,其他10%左右。由于注重實踐教學,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受到用人單位好評,有很多學生已成為單位業務骨干,有的已經獨立創業,企業有員工幾十人。
與行業與職業發展的銜接: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是與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立足中國南方喀斯特山地同時具有國際視野以及創新性人才培養要求,為喀斯特山地風景園林建設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建設、保護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服務于風景園林、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林業、旅游等行業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風景園林相關技術和管理工作。
人才培養及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近五年錄取研究生430人,獲得學位331人,畢業1年內就業率100%,就業情況好。其中259人簽訂就業協議,占比78.25%;35人繼續深造,占比10.57%;3人自主創業,占比0.91%;34人以其他形式就業,占比10.27%。掌握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愛國敬業,遵紀守法,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二、 《園林與喀斯特建筑藝術》教學內容
第一章、概論:園林藝術學科的知識框架;第二章、造景基礎;第三章、園林藝術;第四章、色彩構圖;第五章、園林建筑及小品;第六章、植物造景;第七章、園林構圖藝術法則;第八章、園林綠地的規劃結構;第九章、園林綠地構圖的基本規律;第十章、貴州喀斯特與環境;第十一章、貴州喀斯特文化(一);第十二章、貴州喀斯特文化(二);第十三章、貴州喀斯特民居建筑文化(一);第十四章、貴州喀斯特民居建筑文化(二);第十五章、貴州喀斯特生態建筑藝術(一);第十六章、貴州喀斯特生態建筑藝術(二)。
三、 高校校級公選課開設《園林與喀斯特建筑藝術》課程在我校風景園林專碩招生背景下的教學意義
《園林與喀斯特建筑藝術》是一門結合在貴州省作為喀斯特大省的實際及我校招收風景園林專碩的背景下的四個研究方向:喀斯特山地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喀斯特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繁育及應用、數字喀斯特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通過開設此門課程園林藝術的過程、基本方法以及園林設計等基礎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到喀斯特特殊生態環境與喀斯特文化及建筑的關系,能夠應用園林藝術的知識和觀點,分析和欣賞中國古典園林,培養具有豐富的設計方法、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的綜合性、實踐性、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洋,全明英,符蓮.高校校級公選課開設《園林與喀斯特建筑藝術》課程的意義及教學內容[J].長江叢刊,2017(17):207.
作者簡介:高洋,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喀斯特研究院,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程媛媛,貴州省貴陽市,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