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學科而言,要想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研究學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筆者對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一番梳理,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出了三個方面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效率;提高策略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每天學生用在學習上的時間非常多,但給人的感覺是時間還是很緊張。一天下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完成相關學習任務。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導致。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講,我們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尋求突破,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效率低下這一普遍性的問題呢?
一、 做好對學生的研究,選擇貼合學情的教學方法
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從課堂活動的開展層面來分析,筆者認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方法不夠適切,就是一個最為直接的原因。當然,我們這里針對教學方法所說的適切與否,并不是從教學方法本身來說的。因為,教學方法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問題。主要的問題是我們選擇時不能做到恰當。那么,作為教師來說,我們該怎樣去選擇,才能夠選出比較適切的教學方法呢?筆者認為,這里有一個重要的選擇原則,就是進行方法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適合學生,適合學情。
在平時教學中,有很多的方法可供我們選擇。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一定要加以一定程度的變通。這樣就能夠讓我們所選擇的方法“應景應情”。比如,現在高科技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為我們的課堂服務。所以,我們不妨從這一點出發,讓它與我們所選擇的方法相得益彰,從而相融在一起。這樣,就能夠豐富課堂手段,讓課堂教學方式避免單一化。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在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導入新課后,筆者就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其中之美,這就自然地將他們帶入文本之中。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結合唯美的畫面進行欣賞。這樣的處理,就能夠促進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并感受到這種美的力量,從而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出濃厚的樂趣。
二、 淡化知識的系統化要求,注重知識零碎化學習
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感受,就是學習語文總會有一種感覺,這就是有很多東西要學但又不太清楚具體要學什么內容,特別是不知道怎樣去學。確實如此。畢竟,語文知識浩如煙海,我們的教材很難也不可能將其囊括。同時,就是教材中所涉及的那些知識,也并不像數學、政治等學科那樣,注重知識的系統化、板塊化,給人以有章可循的感覺。所以,這就給學生學習語文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但是,我們知道,隨著近幾年課程改革的日趨深入,語文學科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這就意味著學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語文。對于這一點,作為教師也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要重點考慮如何能夠適應這一趨勢,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找到學習語文的“竅門”。既然語文學科知識很零散,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特別是要讓學生注意做好積累。結合小學生的特點,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當中,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廣泛涉獵,特別是引導他們進行廣泛的閱讀。相反,筆者極力淡化對相關知識在系統方面的要求。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小學生,能讓他們去涉獵更多的知識,這比逼迫他們去多寫幾個字詞要重要得多。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一定要靈活機動,淡化對知識的整合,注重對學生零碎化學習的引導。
三、 練習定位要貼切,注重實踐性,利于學生個性發展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在學習一定的內容之后,為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安排一個當堂檢測的練習。對于這一點,語文學科也不例外。但是,對于練習的設計而言,每個學科都有每個學科的特點。所以,練習的設計或者呈現要做到與各自學科相匹配。就語文學科而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就要充分考慮到它的實踐性。就這一點而言,語文學科不像其他學科,太注重題型。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如果太注重題型,就難免顯得太呆板。顯然,如果這樣的話,就不利于學生自由地去思考,多角度地去分析問題。換言之,也就是不利于對學生思維進行培養,特別是不利于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所以,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的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還是利用專門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什么考查,都要盡量做到問題設計的生活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思、有所悟進而有自己的發現。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筆者沒有采用傳統的講授式,而是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賞析課文是這樣,賞析之后,又要求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讀后之情。這樣的設計,沒有過多的統一色彩,利于學生張揚其個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由此可見,教師在設計問題或者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針對學情進行設計,特別是針對“有利于學生發展”這一層面進行合理的設計定位。總之,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的思考和積極的體驗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從而遷移到對美好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所談及的,是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從學生學習語文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出發,所采取的一些具體的解決辦法。這是筆者從鮮活的教學實踐當中得到的一些感悟,所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希望,這些做法能夠給諸位同仁帶來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徐建軍.卓越課堂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J].師資建設,2015(5):80.
[2]李茂.澳大利亞課改:讓學習更有深度[J].素質教育大課堂,2009(7B):20.
作者簡介:
范松梅,江蘇省邳州市,江蘇省邳州市港上鎮大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