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教育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就現代化教育而言,以往的呆板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影響人的一生。現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幼年時期,這是培養其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當中。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閱讀興趣培養;小學教育;教學探究
一、 引言
課外閱讀是學生豐富自身文化素養,提高內涵修養重要方法,因此需要重視對于學生課外閱讀觀念的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是艱難的,教師可以抓住現階段學生的特性,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由于現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處于發育階段,在學習過程當中,難免會對于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從而逃避對于閱讀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以鼓勵為主導,在不斷引導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發性地參與到閱讀學習當中。
二、 興趣培養教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就現代化教學而言,一味地死板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教學需求,在不斷地教學過程當中深入挖掘最適宜學生學習的教方式,才是現代化教學的基礎目標。就現在年齡段的學生而言,過度的規范性習慣培養未必會有絕佳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現階段的特性,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通過學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興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制定一個長遠的教學計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訂適應于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案,以此來全面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
例如:現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幼年時期,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以及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特性進行策略性興趣培養。教師可以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融入教學過程當中,并且故事不要講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進行閱讀,并且教師需要將故事的出處告訴學生,以便于學生進行查閱。老師不要只是講故事,還可以將一些新聞融入教學當中,最主要是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渴望心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打破理論知識課堂的沉悶氣氛,烘托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
三、 實踐拓展活動
實踐是理論的主體,理論是實踐的指導思想,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課堂上一味地知識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觀念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教師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實踐當中促使學生的手、腦共同成長。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態,以及良好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不斷深入探究最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以便于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當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話劇比賽,學生需要以團體的形式參與到話劇比賽當中,話劇的主題可以是《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當中的片段,學生在參賽后都需要對于故事的情節進行反復的閱讀以及思考,在不斷的排練當中體會故事人物的心理,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光能夠拓展學生的腦域發展,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得到很好的鍛煉。同時,教師還需要組建一個由學生組成的評委小團隊,最大限度給學生放權,促使學生能夠具有更好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全面發展,畢竟教育不是單方面的。
四、 硬性閱讀提高
由于現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幼年時期,心智上還處于發育階段,對與學習的認識性還不夠。因此,對于沒有深入理解閱讀的學生而言,課外閱讀必然是枯燥無味的,他們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對于閱讀的學習就產生逃避的心理。知識的學習本就是一個枯燥而又漫長的過程,倘若學生從內心排斥知識,那么知識也會疏遠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對于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同時還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畢竟壓力就是動力,適當的學習壓力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余時間的長短程度,制定不同的閱讀任務,從而達到學習任務合理的學習壓力。
將引導的教學理念以及相應的現實狀況融合在一起,才是現代化教學的基礎追求。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教師需要以不同的教學理念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制定一定的閱讀任務,如每個星期看五篇優秀的文章或者是典故,當然并非只是單純的閱讀,學生需要將所讀的文章當中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以便于今后的鞏固。同時需要對文章進行總結,文章好在哪里、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等等。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練習過程當中,逐步深入探尋閱讀的內涵,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
五、 結語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神通”,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光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內涵修養。因此,現階段對于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習慣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可以根據現階段學生的特性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章程,在學生快樂學習的條件下,逐步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認同感,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彌補自身的不足,并且在閱讀當中找到屬于學生自己的那份快樂。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是促使學生自發性地參與到課外閱讀的最佳方式。教學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具備一定的教學素養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具有一顆砥礪前行的堅韌之心。
參考文獻:
[1]郝清琴.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7.
[2]張銀合.小學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標·小學,2016(2).
作者簡介:
周小英,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盧家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