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需要穩定和諧的因素,大的趨勢上需要和諧,小的方面到體育課,同樣需要和諧因素。目前學生存在的現狀是多數喜歡體育,愛玩,但是不喜歡體育課,究其原因,應該是體育課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夠規范,多數呈現“自由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符合學生的年齡,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更有甚者,有時體育課教師都不會出現,完全是學生自己的自由活動,多數不愛動的學生,便覺得無事情可做,體育課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毫無意義。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課上建構和諧的課堂,緩解師生之間的不和諧因素,創設和諧融洽的氛圍,使學生能主動地融入體育課堂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強化學生身體素質,而不是出現多數學生不愿上體育課的現象。
關鍵詞:和諧;平等;趣味性;豐富性
在社會推崇和諧理念的情形下,也要求在體育課上推崇和諧課堂。那么什么是和諧的體育課堂呢?通俗的理解可以是師生的關系融洽、民主、平等,學生愿意配合教師的活動,師生能共同參與活動,學生能從教師的教學中學到相關的體育知識,以達到放松身心、鍛煉身體的目的。體育課上要達成目標,首當其沖的責任在于體育教師本身,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引領者,使學生充分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以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同時以達到體育教學的時效性。
一、 歸納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
(一) 教師所授內容和學生的興趣不和諧
各個學校安排體育課的初衷應該加強學生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有個健康的體魄,同時緩解下文化課的學習壓力。基于這種目的,必須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足夠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說體育課是讓學生放松的一種課,但是現在的學生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懶惰的,幾乎是不愛運動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只是一味地強調讓學生動起來,恐怕難度系數有些大。所以,要想上好體育課,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配合老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是關鍵。而現實的情況是:體育課所教授的內容無非就是跑步、跳遠、投擲、籃球等項目,課堂教學中教師缺乏一定量的技術指導,學生不能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領,只是遵從教師的要求,盲目地練習;由于場地和器材的短缺,學生不能同時進行練習,要分期分批地練習,大大影響了學生練習的欲望;受體育中考的影響,學生心理壓力超大,教師不能及時應對,幫其緩解壓力;課堂中,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告知學生本節課講授內容,按要求排好隊形,讓學生自由練習。綜合以上原因,勢必會造成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甚至可能會產生厭倦的心理,造成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不默契,這樣會影響體育課堂的和諧性,就會使課堂教學效果大大下滑。換句話說,這樣的體育教學,非但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既定的目標,可能還會對學生的心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讓他們對體育課有了抵觸情緒,有了恐懼心理,今后想要上好體育課會有一定的難度。
(二) 教師和學生地位不平等
體育課程標準倡導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常態的課堂中教師仍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中所謂的自主練習也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開課課前給了學生提示,然后按教師的引導去練習。可是課堂中的教學中又有多少教師能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呢!教師只是把學生當作技能知識接收器和存儲器,要求學生必須嚴格按照教師的安排去練習。一旦出現突發情形,體育教師如果處理不好還容易出現師生間沖突等不和諧現象。
二、 大力構建和諧的體育課堂
(一) 加強授課的趣味性
授課時要時刻注意體育課堂教學的特殊性,學生之所以喜歡體育,是因為體育課相比其他文化課而言有趣味性和娛樂性。所以教師在授課時盡量挖掘授課內容的趣味性,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一些相對枯燥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把實心球投準練習比喻成解放軍打靶,把障礙跑練習比喻成紅軍長征,或將整節課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情景,故事內容環環相扣相連(比如消防員救火、雞毛信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很好的例子),耐力跑則可以采取追逐跑、讓距跑,自行設定路線完成規定距離等來吸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
(二) 教學方式的豐富性
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整合相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新鮮感,不再覺得體育教學的內容枯燥乏味。比如投擲與快速跑的搭配,仰臥起坐與障礙跑、技巧項目與籃球運球的搭配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適當的分散,去感受新鮮的事物,而不是注意力總是集中在一個訓練項目上,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疲勞的感覺,也就會出現厭煩、乏味的情緒。課堂上適當的結合相關項目的訓練,是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方式也有少許的變化,學生不斷地接受新事物,一節課下來總會覺得有新意,他們就不會產生倦怠的情緒。
總之,要想建構和諧的體育教學課堂,體育教師的責任重大。首先要明確體育課的本身特點,它是融趣味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課程,其次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學生建立一種類似“朋友”的親近關系,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最后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讓體育課堂教學再現光彩!
參考文獻:
[1]舒志剛.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素質拓展訓練的可行性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4(11):61.
[2]邵景鈺,汪冉.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素質拓展訓練的可行性分析[J].才智,2014(13):66.
[3]劉軍.巧用體驗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J].中國學校體育,2015(6).
[4]常超.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培養路徑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6(6).
[5]金利波,楊青,馬學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種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8):42-44.
[6]徐廣柏.多媒體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6):112.
作者簡介:鄭春蓉,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一中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