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獻杰
[摘要]處于信息化網絡時代中,信息技術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與環境,使得初中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傳統型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信息技術的出現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致力于提升數學教學實踐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流程,突出數學重點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值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廣泛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信息技術;整合
數學是一門知識內容繁雜、解題流程繁瑣的學科,蘊藏著各種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理論與解題技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要求較高。引入信息技術,其作用不僅在于賦予數學教學一定的教學活力,而且能夠改進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創新數學教育理念與教學觀念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對信息技術加以合理運用,創新教學模式,摒棄灌輸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發散思維,提升數學教學效率,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
1.有助于為學生營造開放化、自主化的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為初中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再處于被動的地位,而是主動探究數學知識。這種學習模式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升數學學習效率,使學生適應學習環境與學習狀態等。信息技術教學主要采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意識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所具備的資源共享與實時通信功能,能夠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思維與信息素養
處于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環境之中,信息素養是人才必備的品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借助于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開發與共享,促進學生對資源進行自主探究,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信息素養。
3.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學生不僅在校園中需要保持學習狀態,步入社會仍然要保持著不斷學習的謙虛心態。信息技術是新時代必須掌握的技術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能夠培養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學生應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再依賴于教師才能獲取數學知識,而是自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習與探索,并利用網絡開展交流與合作等,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技術的應用缺少新意,局限于多媒體課件教學層面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往往局限于多媒體制作成的課件層面上,并且課件制作缺少創意,都是直接從網上下載便應用于數學教學,既沒有添加自己的想法,又沒有充分考慮地域、學生、教學方法的不同與差異,使數學教學效果不容樂觀。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提升數學教學效率,而且容易將學生帶入僵化的教學模式之中。
2.教師信息素養不高,課件制作缺少層次性與邏輯性
當前,一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并不熟練,缺少專業化的信息素養,在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時缺少層次性,甚至出現一節數學課都在展現教學PPT或者教學視頻的情況,使得教學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極大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容易影響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學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三、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策略
1.采用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境,挖掘學生的興趣點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往往采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模式,激發學生的視覺刺激與聽覺刺激等。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來制作數學課件,構建數學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舉例進行說明。
數學教學情境一:在講解“對稱軸圖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視頻動畫的課件,如將一些京劇臉譜的表演放在課件中,并配上相應的音樂,吸引學生觀看這些臉譜,進而強化學生對于對稱軸圖像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采用這種方法還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傳統歷史文化進行有效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初中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數學教學情境二:當講解“勾股定理的應用”這一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下載或者自己設計動態化的內容,然后呈現給學生,刺激學生的視覺體驗,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興趣,產生主動探究勾股定理的想法。
數學教學情景三:在講解“函數的圖像”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軟件放映龜兔賽跑的視頻影像,并將烏龜與小兔子的行程圖轉化成函數圖像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故事情境中掌握函數知識,進而合理運用數學知識。
數學教學情境四:當講解“生活中的旋轉”這節課時,教師如果采用傳統型的教材式講解方法,往往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時便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數學教學。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動畫模式播放轉動鐘表指針、平移三角形以及轉動風車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2.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流程,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數學學科的教學是數學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相關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分析過程,進而對其進行拓展學習和創新的過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教學相融合,能夠更加清晰地為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探究和發展過程。
舉例來說:第一點,關于坐標系的教學。眾所周知,坐標系的建立關系著點的坐標,但數學教師不斷通過板書建立坐標系實現起來難度較大。這時可以應用FLASH軟件教學課件的制作,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數學教師的教學難度,節省教學時間,而且有助于學生對坐標軸相關知識的理解記憶。當課件中的點在坐標系中運動時,學生能夠對其有更清晰的認知。第二點,在數學教師進行二次函數的教學時,如果僅依靠教師的板書和講解,學生對二次函數的變化形式及相關字母對函數圖像的影響難以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等工具制作相應的變化圖像,通過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相關系數的正負和絕對值對于圖像開口方向和大小,以及對稱軸位置和最值、函數增減性等方面的影響。第三點,在以上兩點中,可看出數學教學需要大量的板書,這在數學課堂中會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進而影響數學學科的教學進度,但如果沒有板書則無法進行詳細講解。
3.借助于信息技術展現解題流程,突出數學知識重點與難點
如今,數學教材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要求較高,因此如何將抽象化的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是初中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重要問題。初中階段是學生建立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數學教學,以便將抽象化的教學重點知識轉化為形象化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與發散思維等。例如,在學習同類型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在屏幕上將幾組內容進行系數變換、字母變換以及位置變換等,使靜止的知識變得動態化,從形象感知到表象理解,再到抽象思維,層層遞進,環環緊扣,進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減輕教師工作壓力
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的手段,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能夠有效幫助教師開展教學與輔導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其一,教師在備課前不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翻閱相關書籍來備課,而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查找教學資源。其二,信息技術可以優化數學作業的批改,能節省大量的工作時間,使教師可以深入鉆研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總之,信息技術的引進使初中數學課堂經歷著新的變革,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數學教學效率,而且豐富了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數學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杏英,楊良畏.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幾點建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
[2]高振慶.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
[3]閆喜平.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18,(23).
[4]張潔.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5]楊進喜.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8,(22).
[6]余美夫,郭娟.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創新——構建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創新五步教學的整合模式[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3,(04).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