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忠華 張立峰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重視問題式教學,那么如何重視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重視問題式教學,教師設計問題尤為關鍵,設計問題的原則及情境的轉換等是否真正地做到了以問促思,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地理 問題式教學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6-0208-02
在新的地理核心素養中提出教師在繼承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要更多地嘗試運用問題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是用“問題”整合相關學習內容,它以“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為要旨,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地理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符合新課程內容標準,結合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知識水平,創設貫穿教學全過程的問題情境。
一、問題式教學的內涵
問題式教學是用“問題”整合相關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結合生活實際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問題,將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進而完成教學目標。問題式教學是以教師創設的問題為主,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問題式教學下設計問題原則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
在問題式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根據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到難且問題間具有關聯性,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離不開課標和教材,任何教學內容的展現都需要以課標為基礎,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原則。在新課程標準中,地理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更加關注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適應學生能力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問題式教學中的問題,不管是教師課前預設的還是課堂上生成的,都必須適合學生的能力。要體現出問題的層次性。總之,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學生的基礎能力,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問題的難易程度要把控好,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既省時又高效。
(三)結合生活實際
問題式教學中的問題可以源于教材,也可以源于教材之外。不少教師習慣性地從教材、參考書、教學輔導材料中選擇問題,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與教學內容有關且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應該善于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這樣的問題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四)具有一定啟發性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有效的學習是在激發學生認知需要的情境中進行的。教師設計問題時,一定要引起學生認知結構上的不平衡,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進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問題情景中,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
三、問題式教學下問題情境設計
問題情境是指個體覺察到一種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即當已知不能解決新問題時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所以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要有目的性、適應性、創新性以及層次性。
(一)由“教學問題”情境轉向“生活問題“情境
教學問題情境,是教師為了設計問題而找出背景資料,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這些材料可以獲得教學問題的答案,這些資料也可以基本滿足學生解決教學問題的需要。生活問題情境是現實地理學科知識與生活現實價值之間的橋梁。
教師在將“教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首先應關注生活實際,積累教學素材。要關注學生身邊的地理問題,國際熱點、時事政治中的地理問題以及相關書籍、期刊、網絡公眾號中的地理問題,逐漸形成以地理視角看問題的習慣,拓寬創設“生活問題“的素材渠道。
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尋找生活與教材的最佳結合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做到充分分析課標、分析教材的前提下,進行“生活問題”情境的創設。不斷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學設計中。
第三,在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前提下,提出生活化問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生活化處理,將學生引入課堂。在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分析學情,清楚學生認知特點以及知識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對于“生活問題”情境的反應,做到及時引導,把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嵌入生活情境中,使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二)由“封閉”的問題情境轉向“開放”的問題情境
封閉式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直接以教學內容為主題,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情境設計,學生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可以直接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在創設“封閉問題”情境時僅限定在教材中,學生在此情境中回答問題的答案沒有創新。開放式的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多元化的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課外知識。
教師在將“封閉問題”轉化為“開放問題”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首先要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注重地理知識的應用,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其次,提出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力求問到學生的興趣點,產生情感共鳴,而且問題的主干盡量設置“是什么”“為什么”等設問性詞語,盡量減少“行不行”“能不能”等限定詞語的運用;第三,問在思維的深處,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對知識加工的過程,思維的深度決定了學習的質量,教師想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就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加工,所以教師在設計“開放問題”情境時,設計要有質量,問題要有挑戰性,這樣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養。
(三)由“起始”的問題情境轉向“全程”的問題情境
起始性的問題情境是指問題情境只在課堂起始階段起作用,這樣的問題情境一般只是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進行,在新課“導入”之后這個問題情境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全程性的問題情境是指問題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應貫穿教學的始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能激發、推動、維持、強化和調整學生的認知活動及情感態度。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第一,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創設符合教材知識的問題情境,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創設多樣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全程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第二,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的變化,分階段創設問題情境,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問題情境也逐漸被充實,使問題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第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才是教學的全過程,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知識重難點,創設全程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引起學生的共鳴以及探索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始終被情境中的問題所牽引。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提到要重視問題式教學。關注問題式教學,設計問題是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基礎做起,以學生為主體,轉換教學問題情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柏朝蓮.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08(7):74-75.
[2]曾小明.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