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107—01
語文閱讀是小學教育體系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際能力,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斷培養其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能夠自覺、主動、積極地投身于語文閱讀學習中,不斷提升個人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預習、復習工作,使其在了解自身學習狀況的前提下學會聽課。如,在講《金色的草地》一課之前,語文老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如下預習作業:(1)給課后的生字注音、組詞;(2)請收集幾張蒲公英的圖片,并用一個詞語形容你眼中的蒲公英;(3)閱讀文章,說一說一天之內蒲公英會有幾種顏色變化;(4)請結合文章回答蒲公英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顏色。在預習作業的指導下,學生們的課下學習會更有計劃性,個人的自學能力也會探究和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有目的地預習,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初步把握,也能夠明確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之后,在正式的課堂上,語文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另一方面從整體上了解學生的預習結果,邊講課邊答疑,引導學生學會聽課,完善自身的學習過程。最后,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收獲、課堂教學的成效來設置課后復習的任務,通過趣味書寫、制作讀書卡片、繪畫、辦手抄報等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的主題和思想內涵,讓學生以輕松的方式學會字詞、重點語句,同時增強個人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樹立閱讀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并非一蹴而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定不同的閱讀目標,運用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來為學生制訂課堂閱讀學習的目標,在每節閱讀課之初,教師要給學生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要求他們能夠獨立且流利地朗讀文章,并通過方法指導和及時檢驗了解學生的目標完成情況;之后,語文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和分析閱讀文本,讓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思路,指導他們分析人物品質和情感傾向,然后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文章內容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并完成相關閱讀題目;在最終的閱讀教學活動結束之后,老師要指導學生完成更有難度的目標,要求他們獨立閱讀并理解文章的相關內容,找出并分析文章中運用的修辭手法以及表達方式,并利用語言描述或作文的形式寫下自身對文章的理解等。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為他們制訂階段性的閱讀目標,每隔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檢查一下學生實現目標的情況,然后及時調整和更新對學生的能力目標要求等,適當調高或降低標準,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并使他們能夠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力所能及地完成各種挑戰,充分挖掘自身的閱讀潛力、開發自己的閱讀邏輯,有效地發展和訓練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豐富教學方法,實現快樂閱讀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習,吸收和內化各種先進的理念與教學手段,同時不斷創新自己的閱讀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語文課堂體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得到知識、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如,在講解《釣魚的啟示》一文時,老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指導學生開展課下學習活動,為學生設置自主學習的任務,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分享和討論各自的學習成果,為他們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其通過質疑、解答的方式探究文中“誘惑”的實際含義,并闡述生活中類似的事件,回憶自己“抵制誘惑”的過程,之后老師可以讓小組派選代表上講臺總結本組的學習成果,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和補充等,由此來完善學生們的閱讀思維,增加他們的學習廣度和深度。最后,語文老師要對學生們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歸納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指明其有待改進的地方,使學生朝著更加優秀的方向努力。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教師要堅持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將培養閱讀能力作為教學任務插入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學習、記憶、理解文章的內容,培養相應的閱讀能力,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