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仁婧
摘要:作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未來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小學語文課堂更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世界認知的重要開端,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是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將合作式學習運用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為充分發(fā)揮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價值,本文就針對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有效運用提供有利依據。
關鍵詞:合作式學習? ?農村小學? ?語文教學? ?運用
相比較傳統的“個別化學習”,合作式學習以互動為主要取向,其主要特征就是合作,普遍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以此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努力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根據大量的教學實踐可知,合作式學習是一種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將其運用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及質量,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過深入分析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一)分組標準不夠合理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式學習的時候,首先就要進行合理分組,以此保證合作式學習的順利開展。但是就實踐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在進行學生分組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基礎、性格特點等各方面的差異,整個分組過程比較隨意,導致學生分組不夠合理,對合作式學習的整體效果造成較大影響[1]。例如在進行學生分組的時候,直接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分組,這很容易出現“同質同組”的情況,難以保證各個小組之間的平衡,導致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既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也損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分工模式不夠明確
在開展合作式學習的時候,做到有效分工是激勵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關鍵因素,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只有做到合理、明確的分工,才能保證合作式學習的順利進行[2]。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若是分工不夠合理,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在合作式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比如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踴躍參與到其中,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只能沉默以對,甚至要等待其他成員的答案,之后在匯報任務時,直接念出答案,這就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受到極大影響。
(三)評價制度不夠科學
科學的評價制度能夠保障合作式學習的效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fā)展有著較好的積極影響作用。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在進行合作評價時,過于注重整體的發(fā)展,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缺乏重視性,以致學生小組過度追求勝利,以犧牲弱者、激勵強者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導致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逐漸喪失信心,對學生整體的協調發(fā)展造成較大影響。就本質上來說,合作式學習的主要意義就是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做到優(yōu)勢互補、劣勢互助,并非是以追求勝利為目的,若是評價制度不夠科學,勢必會影響到合作式學習的整體效果。
(一)因人制宜,合理進行分組
為保證合作式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在進行學生分組的時候,要充分把握好學生在學習基礎、性格等各方面的差異,堅持“各有所長,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使合作式學習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3]。例如在全班學生的人數為30人時,可以將學生以5人一組的形式,劃分為6個學生小組,由學習能力強、領導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各個小組要盡量做到有活潑的、有靦腆的、有成績好的、有成績差的學生,也要有細心的、有馬虎的學生,做到“取長補短、動靜結合”。同時,還可以按照“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則,讓優(yōu)秀的一方去幫助另一方,以此減少同性間的矛盾,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按照不同的學習內容,在匯報學習成果的時候,要推選不同的學生作為代表進行匯報,避免事事以小組組長為主,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的機會,進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合作式學習的樂趣。
(二)加強團隊協作,明確各成員責任
在分配學習任務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工,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以此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效果。為保證分工的合理性,教師要做到論前引導、論中幫助、論后提醒。例如在進行《樹之歌》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導”的方法開展教學,讓學生跟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先認識第一種樹,可以與學生總結學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4]。之后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第二種樹,以此加深學生對學習方法的理解。之后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認識其他的樹。由于學生無法進行有效分工,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分工,讓各個學生都選擇一種樹進行學習,了解樹的名稱及特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和探討。對于面臨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做出提醒,引導已經完成任務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促進學生小組的團隊協作,以獲取小組的勝利。在學生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要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基礎。
(三)進行科學評價,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
在開展合作式學習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科學評價,提出有效指導,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使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高[5]。例如在進行《動物王國開大會》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針對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之后,不能只是在講臺上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或是在學生群體間漫無目的的游走,而是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仔細觀察學生學習過程的細節(jié)。若是發(fā)現學生提出新穎、獨特的觀點,要對其進行表揚,若是發(fā)現存在“劍走偏鋒”的情況,需要及時做出指導,促使學生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學習。若是發(fā)現學習注意力不高,或是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應及時進行鼓勵和支持,通過眼神、語言、動作等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有效提高合作式學習的整體效果。通過科學有效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也能夠營造更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使學生之間能夠積極進行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綜上所述,為充分發(fā)揮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價值,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應深入了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運用現狀,做到因人制宜、合理進行分組,加強團隊協作、明確各成員責任,進行科學評價、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從多方面提高合作式學習的效率及質量,為學生構建更好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有利支持。
參考文獻:
[1]韋玉桃.例談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60-61.
[2]羅紅梅.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7,(13):128-129.
[3]趙慧勇.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5):62-63.
[4]韋柳尖.略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J].求知導刊,2015,(23):90-91.
[5]竇必友.“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0):16-17.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三岔鎮(zhèn)三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