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瑋燕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國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小學數學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現如今,數學能力的好壞,對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對該部分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和以往相比有較大的提升。在所有學科的教學當中,教學設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學設計的質量對于學生的受教育能力影響是巨大的,為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中,對教學設計的意義和教師的設計能力做了簡要分析,望能給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設計能力? ?構成研究
在我國目前的數學教學當中,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很多教師都是運用古老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通過這些教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讓學生學習現代數學知識,還可能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下,以往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了很大改進,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此外,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有很多不妥的地方,其教學設計的初衷僅僅是為了相應國家的號召,故存在很多不切實際的設計,也并不能對數學教學產生有效的效果。因此,了解教學設計的意義,并熟悉教師設計能力的組成,能夠幫助數學教學提升其教學設計能力,讓小學數學教學具有更高的質量[1]。
教師是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合理的教學設計,對其教學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其教學設計不合理,也許其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失敗的。此外,教學設計的好壞,也反應了很多事情,如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校的辦學質量等,如果學校所任命的教師沒有相應的教學設計能力,其教導出的學生也存在很多學習上的問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上,由于數學相比其他學科具有更大的難度,需要學生有更多的思維能力,這也同時要求著教師的教學設計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讓課堂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2]。
所謂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其主要就是指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完成整個教學的技能。根據目前教師教學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可將教師的教學能力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態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其應該對數學這門學科具有喜愛之情,有對學科內容進行探索的強烈興趣和實現數學價值的動力。此外,教師還應該理解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對運用各類知識來教導學生充滿了熱情。
(二)知識
要運用教學設計來完成其教學過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是基礎的數學知識,該知識不僅僅包括課本上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教師還應該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拓展,教導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觀念。此外,教師還應該自行學習一些有關教學設計的知識,并掌握相應的設計知識,知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教學設計、如何制定學習計劃等[3]。
(三)教學設計技能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技能可分為四個部分:
1.分析技能
在進行所有的教學設計之前,小學數學教師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再根據其分析成果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其主要分析對象有以下幾種:
(1)學習者
在進行教學分析時,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分析,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數學基礎教學當中,其思維模式也正慢慢的從具體思維轉入抽象思維,故教師在進行學習者分析時,一定要處理好學生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如數學的抽象思維和小學生具體思維的聯系、數學的邏輯思維和小學生較為淺顯邏輯思考能力的聯系及數學知識涉及內容和學生接受能力之間的聯系。此外,數學教師還應該根據小學生在該年齡階段所具有的一定特征,分析教學方式可能對其造成的影響力,教師不僅僅要做到整個班級學生的分析,還應該針對每一名學生個體進行分析,保證每名學生的學習效率[4]。
(2)教材分析
數學教師還應該對所運用的教材進行詳細分析,為了相應新課程改革的觀念,如今的小學數學課本已經越來越靈活,較為符合現代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應該先分析其所要講述的內容,做到充分理解該部分內容的價值和其知識點所代表的意義,對整個需要講授的內容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概念。
(3)教學問題分析
對于教學問題,教師也應該進行深度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其對不同學生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可能造成積極影響也可能造成消極影響,故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充分了解這些問題可能對單個學生造成的影響,然后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4)教學目標分析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其最重要的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達成,故教師一定要對該部分進行相當充分的分析。數學教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有兩個大的方向,其一是讓學生具備數學基礎素養,其二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品質。故教師在教導過程中,首先要對上述三個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再將教學整體目標劃分為每堂課的小目標,通過綜合分析,確定每節課的講述內容。
2.設計技能
在完成了教學分析工作之后,根據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對其教學的詳細過程進行設計,從而來最終達成其目標,設計技能一般有三個步驟:
(1)整體設計
由于數學知識是一步步遞推的邏輯教學,學生的學習也是在從下至上的進行,故教師必須對教學有一個整體性的設計,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具備一個整體的思想,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應該對其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其設計的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是其整體規劃的組成,與其整體規劃有必然的聯系。此外,教師還應該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對每節課程進行一定的局部設計,再根據這些局部設計的特點,來對整體規劃進行相應的調整。
(2)策略設計
教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策略非常重要,能夠直接影響其整個教學質量。在制定教學策略之前,教師必須要先了解一些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策略,并預測這些策略可能取得的教學效果,然后再根據其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因素進行分析,如學生、時間、教材內容等,在綜合了這些考量之后,教師再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在使用這些教學策略時,教師還應該根據實際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各類反應進行策略調整,使其教學策略更加縝密。
(3)教學媒體設計
和傳統小學數學教育相比,如今的教學媒體有了更多的選擇,教學媒體的使用對于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是有著較大的影響的,故教師也應該根據其教學內容和學生反應進行合理的媒體選擇。在進行媒體設計,所有的媒體按理來說都是可以利用的,但只有選擇最合適的媒體,才能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增加教學過程的豐富性,讓學生能夠體驗到不同的課堂教學過程。
(4)教學評價方式設計
在教學當中,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作為小學生,該年齡階段是非常敏感的時期,很多不好的批評都可能留下童年陰影,從而導致學生的成長受挫,故教師應該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選擇和設計。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習成果的性質采取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兩種形式,對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應該給予相應的指導,而在進行他人評價時,教師也應該強調評價的用詞和批評力度,要時刻注重學生的反應。
3.教學設計評價技能
教師應該對其整個教學設計有一個相應的評判,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對其教學設計有一個預判性評價,在教學活動之后,再給出相應的總結性評價,然后根據這類評價的不同,找出其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將其教學設計方法進行一定的完善,保證在下次教學設計當中,不出現類似的情況,達到提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水平的目標。
4.課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技能
在教學設計能力當中,教師的調整能力也是一個能反映其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小學數學教師制定了教學目標,并設計了教學過程之后,在實際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教師沒辦法預測的事情,如學生可能會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教師無法回答的問題或出現一些過激的反應。就當前的教學來看,雖然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制定了較為合理的教學設計,但是由于相應調整經驗的缺乏,導致這些事件發生了之后,教師往往不知道如何進行處理,有一些教師甚至為了快速解決這類問題,而造成了更大的問題,導致其整個教學過程都出現了問題,影響了其整體教學目標,因此,當出現該類問題之后,就對教師的調整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故教師應該在課堂之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做出相應的補救措施,此外,對于在課堂上沒有達成的教學目標進行再設計,然后根據教學成果對今后的課程教學進行一定的調整,以達到更符合當前教學情況的目的。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多的,也需要數學教師投入很多的精力才能完成。就我國目前的小學教學來看,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被解決,教學設計也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相信在我國小學教學工作者的努力下,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小學教學也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蔡永紅,申曉月,王莉.小學教師教學專長的構成研究[J].教育學報,2015,(01):36-45.
[2]陳曉雨.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的提升[J].學子(理論版),2016,(20).
[3]劉志平,劉美鳳,呂巾嬌.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02):84-87.
[4]敖海玉.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分析[J].考試周刊,2016,(71):68-68.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清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