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琬茹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各學科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特點和優勢,分別從確定創編項目內容、制定創編計劃與實施創編計劃等方面闡述“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舞蹈創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項目學習法;舞蹈創編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186-02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舞蹈創編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分析“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特點,具體如下。
第一,小組性。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給學生分配一個獨立的學習項目,小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通過有效的合作完成項目。
第二,綜合性。這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顯著特征,實施教學項目時只依賴舞蹈的某一學科專業知識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需要將舞蹈中的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的知識點融合,最終得出完美的實踐結果。
第三,自主性。將“小組合作”應用在舞蹈創編教學中,教師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進行舞蹈創編。
第四,指導性。這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最顯著的特點,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知識基礎,根據教師布置的舞蹈創作劇目靈活應用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創編舞蹈,充分體現出教師的職責[1]。
(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優勢分析。首先,“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加注重成果。提倡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關于舞蹈創編的技巧,掌握理論知識,并展現自己的實踐成果,與教師分享課堂心得,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反思自我,獲得經驗積累。其次,“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聽從教師指引,“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共同收集資料,創編舞蹈動作與隊形,并在小組間展示分工合作學習成果,教師以輔助者的身份參與學生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最后,“小組合作”模式更加重視多種教學評價方式相結合。課堂評價分為三部分,即小組互評、學生自評以及教師點評,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責任分工自我評價,分析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然后小組成員之間互評,尋找問題,并根據問題所在提出建議,最后教師點評,對舞蹈創編作品中的技巧進行分析,以作品質量為評價標準,鼓勵學生在下次合作中進行更多嘗試。
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舞蹈創編教學中的運用
(一)制定創編作品計劃。“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制定計劃是作品創編階段的一部分,制定創編計劃主要分為計劃環節與決策環節。舞蹈專業學生不斷通過實踐,在教師的指引下自我判斷,并作出正確選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計劃決策時,應突出學生的主動性,根據自己的理解按照計劃執行舞蹈創編任務,結合任務分工完成創編。教師將學生分組,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對舞蹈創編作品擬定計劃,小組成員寫出計劃書,其中包含資料查詢、音樂選擇、作品結構分析等,負責人根據作品計劃創編舞蹈動作,成員們反復排練后在課堂中展示成果。
制定舞蹈創編作品計劃屬于前期準備環節,教師應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實踐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準備環節可以從兩方面分析:第一方面是學生的準備工作,學生從自己的喜好出發,遵循自愿模式自動分組,每一組8個人,從8人中選出負責人,按照具體項目分工,發揮小組的學習功能。第二方面是教師的準備工作,根據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設置“小組合作”主題,小組內成員接到項目任務時,可以由成績優異的學生負責編排,樂感好的學生找音樂,其他學生負責本次舞蹈創編的服裝與道具,每個人發揮自己的特長最終達到學習目的。
(二)確定創編作品內容。“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對舞蹈創編作品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教師教學工作需要圍繞創編作品開展,這同時也是課程的核心。要求教師從學生需求角度出發,將舞蹈創編理論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讓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基礎,還能夠將理論應用在實踐中,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此外,建議教師在進行舞蹈創編教學實踐中,要求低年級學生主要學習舞蹈創編基礎知識,并將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相結合,不斷學習舞蹈技能,為接下來的舞蹈創編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求高年級的學生開始進行思維訓練,通過思維創新進行舞蹈創編,幫助學生掌握創編能力。
例如以“游戲”作為主題,小組合作后創編出適合兒童的舞蹈,每個組有八名同學,一共四組。第一組的學生從“放風箏”的游戲中尋找靈感,第二組學生選擇“丟手絹”游戲,第三組學生選擇“貓和老鼠”的游戲,第四組的學生選擇“踏浪”游戲。確定具體游戲主題后,在接下來的兩節課中,學生們尋找與舞蹈作品有關的書刊和視頻,根據游戲主題內容確定舞蹈音樂、制定初步計劃,小組成員討論后初步形成舞蹈構思。之后學生們根據自己的音樂知識積累,分析符合主題的音樂風格與節奏。接著,進行小組合合作設計舞蹈動作,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音樂知識基礎與舞蹈動作基礎,選擇符合主題的舞蹈動作和相應的舞蹈詞匯,結合音樂節奏設計舞蹈編排動作。最后,小組成員開始合作創編舞蹈結構,根據之前學到的編導知識編排連貫性舞蹈動作,從舞姿、舞步、構圖以及舞臺調度等方面考慮,相互討論音樂內涵,對每一個動作深入理解,小組負責人帶領所有成員不斷編排和反復修改,確定主題動作。完成后,按照教師的規定的時間,每組進行課堂成果展示,小組成員互評和自評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學生總結經驗。
(三)實施創編計劃。實施創編計劃環節就是將前期準備工作與制定計劃聯合在一起,并轉化為教學實踐成果,小組成員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務,這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教師會積極引導學生們遵從正確的舞蹈創編過程。過程實施中學生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小組負責人必須發揮領導作用,帶領成員按照計劃進行創編實踐,保證創編質量,提高創編效率。二是教師需要加強正確引導,為學生們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指導的時候對分工合作和評價反思方面加強引導;如果小組學習遇到問題,教師可以適當介入,與學生溝通,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創編計劃實施后需要進行表演展示,小組將自己的創編成果以舞蹈表演的形式展示,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了學生舞蹈表現能力,學生們在合作中相互溝通,共同進步。此外,教師需要針對小組的舞蹈創編成果進行作品評價,客觀評價的同時把握評價藝術,提出建議后還應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學到更多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在下次舞蹈創編活動中更加認真。
將“游戲”主題作品創編進行延伸,完成作品創編計劃的實施。以《丟手絹》為例。小組成員對游戲主題舞蹈進行創編,并從丟手絹游戲中尋找靈感,負責找音樂的學生從網絡中尋找歌舞音樂《丟手絹》,下載后與小組成員展開討論,音樂時長兩分鐘,總共有兩段,音樂節奏很歡快。負責設計動作的學生將手絹作為道具,結合兒童舞舞蹈特點,對動作進行分解、重組、整合,最后完成舞蹈動作設計。負責創編的學生開始對動作和隊形進行創編,要求1組主題動作延伸出3組小節動作,5組流動隊形為圓圈、兩排插孔、斜線以及集中。成員們按照計劃在背景音樂下進行排練,最終完成舞蹈創編。小組內成員會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并傾聽其他成員的意見,尋找學習“盲點”,在交流與互動中得到優勢互補,在思維碰撞中找到新的創作靈感。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入高校舞蹈創編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還加大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在今后的舞蹈創編教學中,教師應該進一步深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喜好情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堅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斷感悟,不斷提高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