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發展中,對于汽車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借鑒世界現代學徒制的產生及現狀分析,分析國內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現狀,找出利弊,對貴州高職教育的現代學徒制發展現狀提出研究方向。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多方協作
“現代學徒制”教學,其發源于德國,并被成功引進到國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與傳統職業教育中“訂單式培養”相比,現代學徒制更能反映出產教融合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是產教融合的制度載體和有效的實現形式。
一、國外現代學徒制研究現狀
(一)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產生
不管西方還是中國,都在謀求一種連號的職業教育模式,以推進工業社會的發展。在當中具有代表性的學徒制以德國“雙元制”為典型,在德國實行的雙元制恰恰是工學結合的學徒制形態,為現代學徒制奠定基礎。許多西方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進行了新的學徒制度改革,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例如,丹麥和希臘(1989年)、葡萄牙(1991年至1992年)、法國(1987年)、愛爾蘭(1993年)、荷蘭(1996年)、聯合王國(1993年)、聯合王國(1993年)和澳大利亞(1996年),通過政策保障職業教育的發展,采用了新的學徒制度。英國也于1993年引進現代再保險制度,澳大利亞于1996年引進新的再保險制度。
(二)國外現代學徒制的現狀
在國外,主要是西方,西方現代學徒制特點是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工會、師傅、教師、學徒等多方由于利益關系聯系在一起,并在利益的驅使下,甚至形成中介或第三方培訓機構等。以下列舉幾個流派的現代學徒制系統。
(1)歐洲系統
歐洲體系一直重視職業教育和培訓,主要以德國的歷史傳統為代表,也有瑞士、丹麥、奧地利、瑞士等國家屬于這一類。這些國家有著普遍重視職業教育培訓的歷史傳統,所以相關立法比較完善,養成了企業參加職業培訓的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性。通常使用雙學徒培訓,進入,以瑞士現代學徒制為例, 瑞士“三方合作”是指瑞士聯邦政府、州政府和相應的社會組織,三個主要參與者在學徒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合作和分工。再有以德國為例,德國根據1969年《職業教育法》對雙重制度的法律地位進行了界定,該法明確規定了企業的培訓,有了法律的保障,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各個主體都會有序的完成各自的任務,使得德國的現代學徒制取得長遠的發展。
(2)盎格魯撒克遜系統,
以英國為主要代表,企業的培訓習慣采用“自愿自助”模式,學徒的完成時間不是固定的,而是限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大約1(4年的時間,中間可以間斷學習,最終,根據所培訓職業的能力要求是否滿足,由國家向完成學徒制度的學徒頒發國家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技術證書和關鍵技能資格證書。
二、國內現代學徒制研究現狀
我國一直有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師徒制,放在現代說就是學徒制,我國的學徒制是以“雙元制”職業教育為代表,即校企合作開始 進入職業教育領域的。隨著我國工業水平的不斷發展,對相待職業教育提出新的挑戰,然而,職業教育仍然停留在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并沒有深入到學生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中去,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快速進入職業狀態;為了將產業結合與職業教育相結合,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和“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院系[2014]19)和“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這兩份文件為促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和政策依靠。
(一)分析現代學徒制的有利條件
(1)在現代,我國有校企合作的環境,也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職業院校也是以公立的為主流,便于政府統一指導,同時企業、學校、社會、行業的共同合作分工,各主體都共同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共同整合人力、物力等資源,為現代學徒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國家產業戰略發展規劃,總是建立在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基礎上;早在2011年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試點推進大會上,教育部就將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確定為支持國家產業發展的職業教育模式。在最近幾年,教育部又陸續批準了幾百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在政策、資金方面保障現代學徒制的建設。
(二)分析現代學徒制的不利條件
(1)推行現代學徒制相關法規還不夠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有待改進。
(2)校企之間缺少深度的合作,企業沒有感受到現代學徒制帶來的效益,削弱了院校和企業的熱情。
(3)職業院校師資力量不足,師生比例不合理,阻礙了學徒制的實施。
(4)學徒流動頻繁,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影響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出現“校熱企冷”現象。
(三)我國現代學徒制的探索
我國現代學徒制改變學徒在學校學習完畢后,進入企業實習,接著就業的模式,變成以企業需要為目標,以學校、企業和行業的深度參與為基礎,以教師的深入指導為支撐,以工學結合、兼職和兼職學習為形式,以學徒培訓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課程為紐帶,招聘就是招生,招聘就是招生,在實踐中探索方法與經驗,不斷完善。
現代學徒制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現代學徒制的師資隊伍;還要改進監督評價體系,建立至少三方參與的考核機制,對學徒進行考;學院建立相應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工作小組,對學徒定期檢查、反饋等;同時使得校企互惠互利。
三、貴州省現代學徒制研究現狀
(一)貴州省現代學徒制的推進情況
(1)2016年5月,國家創辦第一批所現代學徒制試點。
(2)2017年7月,教育部批準203所高等院校取得現代學徒制試點資格。
(3)2018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現代化試點單位名單,共有194個院校和大學。
(二)汽車運用技術專業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1)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保障機制。聘請法律顧問擬訂規范的學徒合同,學生進入企業成為學徒前,應簽署學校、企業和學生之間的協議,同時為保證學員人身安全,還要簽署責任保險和工傷保險合同。
(2)成立“汽車運用技術現代學徒制工作小組”。
為落實現代學徒制的具體工作,得到學校和企業的重視,成立了學院院長、系內專業隊伍和企業技術骨干組成的工作組,聘請了省級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組,指導實施現代學徒制度。
(3)建立校企聯招一體化機制。
根據高校汽車應用技術專業的實際情況和汽車市場的需求,聯合需要招工的企業制定招聘方案,在選擇合作的企業時,本著為學生負責的責任感,高校要對企業進行調研。對于招學徒,應依據企業用人標準結合學生在校表現由校企雙方共同面試擇優錄取。首先,依據學徒制合作企業用人標準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校企聯合招生招工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在已經錄取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大一新生中面試擇優錄取;其次根據校企聯合招生招工方案要求,采用注冊入學的方式在企業員工或準員工選拔學徒。
(4)構建校企合作教育的培養機制。
學院和企業依據聯合培養框架組建人才團隊。學院選派具有教學、生產經驗并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專任教師為主構成校內教師團隊。企業選派生產項目負責人,本科以上學歷,工程師及以上職稱,并在該崗位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人員為主構成企業教師團隊。
(5)實行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新生入學初期,分批組織到合作的學徒制培養企業進行一周的汽車職業體驗,讓學生充分認識汽車服務企業工作環境、人文氛圍和工作內容。
以二年制的汽車應用和維護技術專業的學生為例,在進校初期安排選定學徒崗位并舉行拜師儀式;然后進入工學交替模式。第一學期:在學校學習基礎平臺課程; 第二、三學期:實行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安排學徒每周一、二、三在學校上課,由學校教師進行專業課教學,周學時18節;每周四、五、六在企業跟師學習、生產實踐,熟悉典型的工作任務,每個師傅帶徒1(3名,負責企業實踐期間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定期反饋實踐學習情況。第四學期:跟師頂崗實踐,逐漸能獨立完成崗位工作任務或獨立思考完成任務的方案,并根據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標準完成實戰考核。
(6)實施雙證制度、實施學徒“雙導師制”制度。
參考文獻
[1] 關晶.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特征啟示錄[J].職業教育,2011.
[2] 劉春科.汽車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
[3] 教育網http://www.gzgov.gov.cn/xwzx/rmyd/201709/t2017
0922_804769.html.
基金項目:FJIB150527,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
作者簡介:劉映霞(1967.07- ),女,副教授,在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汽車應用技術,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