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鶴如 李天昊
摘 要:《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里提到要始終圍繞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務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將第二課堂創新教育模式與原有的榮譽體系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第二課堂的重視度,激勵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積極性,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榮譽體系;第二課堂;教育育人;立德樹人
榮譽體系最早作為社會組織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已達到組織特定的目標性、整體性、穩定性為最終目的,通過制定符合社會組織自身情況的榮譽激勵制度和榮譽獎勵規則,來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降低社會組織的經營管理成本、改善社會組織的經營管理效果。
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組織形態的一種,因其不同于其他社會組織的組織目標,把榮譽體系的建設作為塑造高標準教師隊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圍繞高校師生榮譽體系的建設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的專業化、科學化發展。
近些年針對高校教育育人的根本任務,創新提出了第二課堂新型教學模式,聚焦學生群體的榮譽體系建設,基于新型教學模式的區分,細化為第一課堂榮譽體系與第二課堂榮譽體系,不同于第一課堂榮譽體系所包含的專業成績、綜合排名、研究成果、論文發表、畢業論文質量;第二課堂榮譽體系的衡量標準則是來自道德品質、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競賽獲獎、合作與交流。針對目前第二課堂的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對策,對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榮譽體系視角下第二課堂開展現狀
(一)缺乏對第二課堂的有效認知,重視程度不高
第二課堂的開展既是對第一課堂的延伸又是對第一課堂的補充,為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獨立的育人平臺。但相比于傳統的第一課堂教學模式,第二課堂創新教育模式提出的時間較短,發展過程較緩,主觀原因來自學校、社會、家長對第二課堂的認知不夠。學校層面,《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里提到要始終圍繞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務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學院、各部門對第二課堂建設的具體方向和現實意義沒有辦法形成統一的認知,職能劃分和工作分工的不明確也造成了配合不夠默契,工作開展不暢的局面。社會層面,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第一課堂成績,部分企業更是在招聘啟事中對學校等級、學生專業成績、專業排名有明確的要求,忽視第二課堂成績單的重要作用。家長層面,迫于傳統應試教育中的按分數論成敗的固化思維,家長在對子女的培養上,更加注重第一課堂的學習與成果,素質教育投入的精力和資金嚴重不足。
(二)第二課堂的設置與活動開展,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足
目前各高校圍繞第二課堂新型教學模式開展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指導、學術講座、文體競賽等方面。主要由校團委、學生處牽頭,各二級學院、職能部門配合開展。每個版塊設計不同的學分,根據學分設計的分值不同,學校每學期會定向、定時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以保證學生能夠得到第二課堂學分。目前高校舉辦活動的立足點更多是為了完成第二課堂成績單的具體職責和使命,文體娛樂類活動偏多,創新實踐、科技競賽類活動較少,同時活動面對的是全校學生,沒有考慮到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訴求和客觀條件。從而導致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數量及質量不符初衷,影響第二課堂素質教育的對學生的影響力。
(三)缺少專業教師指導,資金支持力度不夠
第二課堂的創新教學模式,作為第一課堂向外的延伸,在育人過程中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目前,鮮少有第二課堂專業的教師隊伍,對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進行相應的指導,部分配備教師的第二課堂活動也存在“掛名”的現象。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假借第二課堂,包攬課題、申請項目,忽視了學生在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無視第二課堂實踐育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學校在支持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中力度不夠,沒有關于第二課堂開展的有效政策,資金短缺,場地沒有保障,學校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第一課堂的教學中,輕視了第二課堂在高校育人領域的重要作用。
(四)第二課堂網絡利用率低,信息傳遞不暢
目前第二課堂開展的活動信息更多的是停留在線下傳播,通過校發文件、通知等形式。線下傳播的方式導致傳播速度較慢,傳播范圍小,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會造成偏差,存在著短期化、低效重復、浪費資源等現象。信息的傳播格局單一,自始至終是由上之下,沒有形成學校、社會與學生之間良好、通暢的溝通渠道。活動開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問題,活動開展后學生的困擾以及內心真實感受;企業在用人過程中發現的第二課堂成績單的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無法讓學校在第一時間了解,并進行相應整改,導致第二課堂榮譽體系的制定有一定的滯后性。
二、榮譽體系視角下的高校第二課堂的開展對策
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外部延伸,是高校育人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增強學生人生發展內驅力的有效措施,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建設第二課堂中,始終遵循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緊密銜接與深度融合,利用好榮譽體系的方式手段,充分構建高校第二課堂。
(一)加強對第二課堂的有效認知
在開展第二課堂的建設過程中,積極引導學校、社會、家長對第二課堂開展的重要作用進行正面認知。學校要始終將第二課堂建設作為學校中心工作之一,把握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的分配比重。學校各學院、各部門要積極配合學生處、團委開展有關第二課堂的各項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企業在招聘時應把第一課堂成績與第二課堂成績并重,在第一課堂成績相差無幾時,更多的關注到第二課堂的成績。家長在對子女進行培養、教育投入時,著重培養子女的人際交往、思維邏輯、領導合作等綜合能力,改變過度追求第一課堂的成績的固化思維。
(二)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的課程建設必須把握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標,第二課堂的活動設置始終圍繞人性化原則、針對性原則、實效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從而拓寬教育途徑,培養現代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第二課堂的活動設計要以第一課堂為基礎,在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下,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側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思辨力、表達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第二課堂活動內容要與學校、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一致,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推動第二課堂活動深入開展。充分尊重學生群體在第二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開展受學生群體喜聞樂見的活動。針對第二課堂制定相應的榮譽體系,給予參加者相應的物質與精神獎勵,通過激勵來挖掘學生的潛力,增強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興趣與熱情。
(三)配備專職教師,加大第二課堂的物質投入
鼓勵專業教師指導參與第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生活動的導師。通過學校層面出臺相應的獎勵制度或將工作量計入到教師的榮譽體系中。在薪資方面,教師參與第二課堂教學的學時可參考第一課堂的課酬,并適當的進行補貼。定期向指導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外出學習的機會。把指導第二課堂的工作與年終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相掛鉤,充分調動廣大教師主動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指導的積極性。同時學校應成立相應的職能部門負責統籌第二課堂的建設工作,并配置校領導監督、帶領整體工作。每年對第二課堂投入的比重應與第一課堂相對持平,設置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專項資金,提供固定的場所,用于活動的開展。
(四)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助力第二課堂建設
改變傳統老舊的信息傳遞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多渠道傳遞信息。定制學校第二課堂小程序或應用程序,統一向學生發布活動信息、比賽信息提高第二課堂活動信息的實效性和真實性,擴大學生接受第二課堂的信息來源。同時提供發布活動、信息查詢、活動報名、活動簽到、成績單打印等智能模塊。讓互聯網模式成為學生反饋信息、咨詢解答問題的橋梁和紐帶,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經驗、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第二課堂的開展,將教學延伸到課外,第二課堂也成了教學新模式的試驗田。進一步促進學校工作理念、體制機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使得教育教學更加貼近和服務青年學生,同時也使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體系更加豐富,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張峰.大學生自評:公共必修課程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發展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2.
[2] 冷蓉.第二課堂活動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思考和建議[J].科教導刊(下旬),2017(01):17-18.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本研究為2018年大連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易學e行—第二課堂學生活動管理APP”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813207144,負責人:王永敏 魏鶴如,參與人:湯彬、王潤、李天昊、王書弘、柏霖。
作者簡介:魏鶴如(1992- ),女,江蘇南京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