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端,我們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態度的完善、學習能力的啟蒙。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深入,時代和社會發展也對新時期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學以致用、應用為本的教育理念獲得了廣泛支持,培養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同時,對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成為了確保課堂教授內容價值最大化的保障,也為學生學科探索精神的培養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育探究
核心素養指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和實踐知識以外,應該具備的適應個人全面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性能力。本文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指導思想,深入探究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活動中將讀與寫結合的具體策略。
一、核心素養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與完善,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推行與鼓勵創新,越來越多好的方法和技巧被運用到教學中,從前總被忽略的能力培養也提上了課程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明晰小學語文對學生一生的重要影響。這不僅關系到本學科的成績和升學問題,同時也時刻影響到學生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敢于創新,善于運用新鮮事物,注重學生之間的不同,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加立體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成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核心素養思想的指導會使語文教學模式更加立體化,能夠極大方便教學活動,同時,學生在小學期間的語文學習也會獲得極大便利。本文結合作者實際教學經驗和核心素養理念要求,詳細闡述如何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具體策略
1.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被動
當前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要求我們培養有創新意識的全面自由發展的人才。相應的,我們在備課和歸納總結時同樣需要有創新意識,甚至是膽量。打破多年教學經驗積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一旦走出了這個舒適圈,我們的教育模式就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面。從前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是將讀和寫分為兩個部分分別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就忽略了讀寫之間的交匯,導致學生認為讀就是讀,寫就是寫,無論讀過多少名著,了解了多少名家名作,自己寫出來的文章還是從前那一套,更不要提積累和轉化了。因此,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大膽地將讀和寫融合在一起,在班級內舉行了部分課文和閱讀材料的仿寫、改寫、續寫活動,以此開動學生的思維,讓語文不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并深入貫徹核心素養培養思想,在班級內舉行了宣講品評活動,在此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會有參與感,并都能積極地進行宣講和品評。宣講的同學爭先恐后,品評的同學有理有據,在班級內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達到了教學目的,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2.提高學生高效學習能力
高效課堂的構建包含兩個部分要求,一是高速度,二是高質量。無論哪一方面都離不開提高學生的高效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對知識的消化能力,形成獨特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3.指導學生深入探究個性化學習方式
因材施教是核心素養思想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有很大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因此,老師要起到引導作用。例如,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課前三分鐘為學生的提問環節,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能對學生個人乃至全班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出判斷,從而制定大面積的戰略性教學計劃和戰術性的單獨輔導計劃。
古圣先賢曾經對教育工作者們指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名老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所能講授的內容是有限的,但促使學生們形成終身運用核心素養思想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受益一生。不僅會對學生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讀寫學習提供幫助,更會對日后學生更深層次的文化探究和人際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實現具體學科和核心素養共同培養的教育目的。
結語
基于核心素養思想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能力培養教學,在培養全面型應用人才的新時代改革進程中有深遠意義。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會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文化研究、日常表達和文學素養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核心素養是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必備的一種能力,是決定學生能否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浪潮的重要因素。故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研究必須在核心素養培養視野下進行。
【參考文獻】
[1]張淑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2):17
[2]陸世德.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淺析[J].西部教育研究,2014(14):4
[3]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