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中
【摘 要】自主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在素質教育下,作為物理教師,要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革新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應在實際教學中大力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地學習。
【關鍵詞】物理教學;自主學習;培養(yǎng);課堂氣氛;實驗
自主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其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該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作為教師,我們應在實際教學中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地學習。筆者結合平時教學實踐,談談關于中學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
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雖然教學中也強調師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師控制下的“一問一答”。學生在老師的“權威”下,思維受到限制,害怕答錯問題,從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恥笑。于是乎,循規(guī)蹈矩,順著老師的思維走,不敢越雷池半步,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敢表露出來。而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能使學生放松地學習,放心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這種狀態(tài)學習效率最高,最易產(chǎn)生靈感。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革新教學方法
老師應該敢于放手。這里的“放”不是放任自流、漫無目的,要把握一個準確的“度”。衡量這個“度”的標準就是學生活動時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與此相對應的,還有教師干預時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兩相結合,找到一個最佳結合點。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參與方式有多種,這里列舉三種。
(一)圍繞任務式。任務是活動的平臺,也是活動的目標。“預習”“展示”“反饋”是一堂課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預習”主要解決基礎知識,“展示”主要解決理解、內化、提升的內容,“反饋”主要是解決缺漏的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機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三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如我們在學習光的折射這一課時,由于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有了相關的知識基礎,所以我就給他們布置了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目標,然后讓他們自己看書,自己總結與初中課程的異同點,接著再讓幾個學生展示了他的收獲。我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所表達的內容加以總結,并補充了一些他們有所遺漏之處。并通過相關例題加以鞏固。
(二)課堂辯論式。課堂辯論指的是,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兩方甚至三方、四方等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相互討論,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和別人的觀點的錯誤原因。所謂“事不辯不明,理不說不清”。大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很容易激發(fā)自己的熱情,其參與程度可想而知。而學生在這樣一種熱烈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了新的知識、新的方法。其效果比傳統(tǒng)的教學效率要高出好多。比如:我們在學習超重和失重時,我就發(fā)現(xiàn)他們對超重和失重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有加速度還是由于有速度搞不清楚,所以我就讓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的觀點,并相互討論,從理論和實驗兩角度去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這種類型的問題在以后的練習中他們很少有人出錯。
(三)小組合作式。班級授課的最基本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形成一個綜合的信息場,可以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氣氛,可以為學生、教師、書本等學習資源提供交流的空間。學生們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心得,對同一問題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對同一題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切磋,相互啟發(fā),形成學習的合力。然后,組際交流,將小組的合力擴展為全班的合力。
三、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
初中物理教師要結合教學具體內容和學生的感性認識,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物理學習情境,引發(fā)所有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求知之中。比如:筆者在講“汽化和液化”時,讓所有學生在手上擦一些酒精,感受一下汽化吸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讓學生來定義什么是汽化?了解汽化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的,并舉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汽化現(xiàn)象,什么時候應用了汽化,什么時候減少汽化,學生通過實驗的體會,會努力尋找答案,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知道了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就會更加樂于學習物理知識.教師應多從生活中捕捉物理現(xiàn)象,拉近物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距離,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體會到物理就在我們周圍,理解物理知識的價值。
四、強化學生思維訓練
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應具有啟發(fā)性,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并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極強的引導作用,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要關注學生的感性知識,使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加上實驗探究會有所發(fā)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物理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物理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就應該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許多優(yōu)秀的科學家們都非常重視質疑,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貴知疑。”質疑是學生追求科學真理、勇于探究的理想方法。所以,在教育教學中不但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積極讓所有學生大膽質疑,勇于開創(chuàng)探究,懂得質疑,懂得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得以提高。
五、加強實驗探究
初中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學生的探究,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將初中物理知識與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要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這不僅要努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學習的習慣,而且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比如:筆者在講解“浮力”的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根據(jù)浮力的相關理論知識,應該先向學生講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在液體和氣體中,液體和氣體都能產(chǎn)生向上的托力,這個力才是浮力;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是相反的,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差。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具體形象生動,在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學習活動,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探究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克服怕出錯、怕麻煩等思想障礙,同時在比較困難的地方適當給予指導,使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避免多次失敗產(chǎn)生的消極心理影響。對于學生所提出的意義不大的問題或明顯不正確的猜想,不要簡單的否定,應該在充分肯定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指出其中正確合理的成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強參與的勇氣和主動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違反了紀律、犯了錯誤,教師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以后,有的學生會把書一推,厭學情緒很嚴重,認為學習是為了別人,老師批評教育不應該,甚至以不學習來威脅老師,這樣的學習就是嚴重缺乏責任意識。此時,我們教師要抓住教育機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學習的主要目的和意義,設法讓學生明白自己那樣做是錯誤的行為,讓學生認識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學習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滿足自己將來的發(fā)展需要。只有解決了學生思想上的本質問題,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才會去樂學,好學。也只有當學習的責任加強了,學生才能真正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建考.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