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陳莉
【摘 要】在當前我國教育的大環境下,為培養學生們可以有更好的適應當前社會的能力,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身心發展,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核心素養培養就變得十分有必要。但由于各個不同學科的教學目的不同,在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核心素養培養時就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這里,我們就以高中生物這門課程為例,針對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內涵;培養策略
我國對于教育這方面一直都是十分重視的,早在2014年,我國教育部就已經頒發了《關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在這其中也明確提出了每個學習階段學生們需要發展的核心素養,在開展教育培育“怎樣的人”上面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2016年教育部又頒發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其中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了明確界定,具體表現為:實踐創新、責任擔當、科學精神、自主學習和健康生活以及人文底蘊這六部分,這也就為我國的教育提供了更為明確的育人方向。
1.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
作為一門有關生命的知識學科,高中生物在所學的專業知識上不僅比初中更為深入,在相關的生物核心素養培養上也變得更為明確。高中的生物核心素養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對生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生命的產生、發展、變化及遺傳的一些規律上也需要他們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在相關的學習過程中具備有效的學習能力與品格,對相關問題可以進行思考解決,對所學知識可以靈活運用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大多數學校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都選用探究式教學,這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改變他們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與理性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形成具有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的生物核心素養,從而讓學生們得到更全面的健康發展。
2.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特點
想要在生物課堂上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核心素養培養,老師首先需要對其特點有明確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核心素養培養。接下來,我們就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特點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
2.1綜合性
高中階段學生們的核心素養體系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構成的: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和自我發展。這三方面是相互連接的,在此基礎上構成了核心素養的綜合性。而在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培養中,生物知識的學習是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最重要的知識載體。學生們通過學習對相關的生物知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也有了新思路,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也更具有創新性。
2.2發展性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高中生物中的核心素養培養也不例外。學生們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需要從現象開始入手,層層深入,最終發現相關的生物發展規律與實質。伴隨著學生們生物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們對相關問題的看法也將變得更為準確,在處理相關的問題上也變得更為有效。
2.3終身性
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們來說是一種終身受益的能力與品質,這不僅僅表現在學生們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上,在培養學生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們對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掌握更為實用的知識,幫助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收益。更重要的一點,學生們接受到的生物核心素養培養對他們有著終生的影響,在促進學生們綜合能力的發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想要對學生們進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相關的培養策略上老師需要根據各個班級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授課。接下來,我們主要就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這一方面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
3.1轉變教學方式,轉換課堂主體
高中生物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知識授課時,在教學方法上還是沒有轉變過來:大部分老師在授課時還是以“高考”為重心,課堂上以老師為主體,對學生們進行“填鴨式”教學。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對知識的記憶程度,但在知識的靈活運用上學生們明顯達不到相關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們的求知欲也大大降低。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為讓學生們更好的接受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老師在相關的教學方式上需要做出相應的轉變,將課堂主體由老師過渡到學生。比如:在進行必修一第五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部分知識教學時,老師可以對生活中出現能源消耗的現象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引入生命活動也需要進行能量消耗,幫助學生們對這部分知識有一個大概的理解。接下來,老師可以用教學設備對學生們進行ATP知識的講解,運用圖像、聲音等方式讓學生們更直觀的感受到ATP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們明白ATP與ADP兩者之間的區別于聯系。為探究ATP的組成結構,老師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分組,通過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ATP分子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點,老師在旁進行相關的知識指點,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所學知識。為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討論ATP是如何進行能量轉化的以及人類、動物與植物之間是進行能量轉化的區別。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的主體由老師轉變為學生,不僅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吸收與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們進行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了更為堅實的知識基礎。
3.2聯系實際生活,加深知識理解
生物這門課程與我們的日常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學生們在課堂中可以將相關的生物知識掌握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培養他們的生物核心素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此,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知識授課時,可以將所學知識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通過減少陌生感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與吸收。比如:我們在學習必修一第二章的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類”這部分知識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們進行提問,讓學生們從生活中找出常見的糖類與脂類,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知識授課。在講到糖類這部分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們對教材中給出的糖類進行熟悉(單糖、二糖、多糖等),根據教材內容找出在實際生活中與其對應的物品,在此基礎上加深學生們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接下來對脂類的學習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理解磷脂、固醇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思考:人類的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位置?通過哪些方式可以進行脂肪攝入?脂肪對人體的作用都有哪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拉近了學生們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距離,在學習效率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對于培養學生們的生物核心素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
作為一門重要的高中學科知識,高中生物在實際的教學中就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靈活有效的課時調整,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吸收所學知識。在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更有效的理解、吸收所學知識,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效率,對于培養學生們生物課程學習的水平、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對學生們進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堅持對學生們進行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肖安慶,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7.33(3):71-73
[2]蔣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生物學科素養的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5.31(10):9-10
[3]張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D].重慶師范大學,2017
[4]烏瑤.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5]李曉聰.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的培養[J].中學生物學,2017.33(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