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學
【摘 要】我國歷來重視文化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尤其重視文化的發展,并多次召開文化工作會議。尤其對于全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十分重視。所以作為文化單位肩負起了十分重要的任務。這就要求文化單位要有一批能力較強,專業水平過硬的人才隊伍。以此來起到引領和普及的作用。對文化藝術愛好者培訓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群眾文化培訓方面仍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我們國家文化藝術的正常發展步伐,為此作為文化藝術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這一問題,并及時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好的工作方法和積累經驗。本文就這一話題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群眾文化;培訓工作;認識
一、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群眾文化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首先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文化的發展是一個較慢的發展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慢慢的培育,尤其要產生經濟效益較慢,但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全面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所以它的發展政府起著主導性的作用。首先要給與政策上的支持,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文化發展要求不折不扣的落實文化發展的政策。第一要從經濟上大力支持和投入。除了國家定向投入的專項資金以外,還要根據文化發展的需求假的經濟和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場館的建設和設備的投入是首要的前提條件。第二是專業人才的配備,沒有人才的配備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所以政府要從文化工作發展的需求落實專業人才的配備。第三要建立工作監督考核機制,指導和監督文化單位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培訓的指導思想和工作規劃
群眾文化藝術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讓更多的群眾受益,所以要有更多的培訓力量加入。而作為文化單位不可能有很多的培訓教師,這就要求培訓工作要有有效的機制,列如用運“金字塔”式培訓。首先對于各社區的文化專干和“文化藝術能人”進行長期的培訓,當這些人具有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然后由這些文化專干和“文化藝術能人”組織社區的文化藝術愛好者進行培訓指導。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和發揮培訓的力量。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最快的達到普及的目的。
三、對于培訓定位要準確
在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人才的發展和延續。所以群眾文化藝術的培訓工作要有清醒的定位。我認為培訓工作要分為兩類,一是對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比如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音樂家協會、戲曲家協會、作家協會的會員以及學校中的專業教師、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專業學校畢業的或者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對于他們的培訓主要是以提高專業水平為主。通過培訓使這些人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藝術的中堅力量或領軍人物。成為這個城市文化發展的主流。要讓這些專業人才融入的文化藝術發展的洪流中,將是一股主要的力量。對于這個群體的培訓著重以提高為主,在教學方式和內容上可以名家理論講座、技能訓練、參加展賽為主。不斷的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讓他們去培訓和影響更多的人。
第二是對非專業文化藝術愛好者的培訓,由于,不是對專業人員的培訓,所以培訓的要求和內容就要建立在普及、提高的基礎上。主要任務是不斷的擴大愛好者的群體,進行文化藝術的普及,讓更多的群眾接觸文化藝術,更多的群眾喜歡文化藝術,受到文化藝術的影響和浸潤,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然后在普及的基礎上繼續提高。這就要求培訓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既要有一般專業知識的普及,又要照顧群眾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觀念轉變能力,同時要注重娛樂性,因為接受培訓的大部分人員都是來自社區的老年人。他們大部分是因為喜歡,陶冶情操、自娛自樂,以此豐富晚年生活。但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
四、培訓要有連續性和長期性
首先,文化藝術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如書畫、舞蹈、合唱、器樂等等,都要進過長期的學習和訓練、通過長期的學習逐漸的提高。所以對于這類的培訓。培訓單位首先要有長期的計劃和長期的培訓規劃,盡量做到時間固定,人員和群體相對保持穩定,并堅持長期的培訓和輔導。通過長期的學習達做到時間的累積達到水平的提高。群眾文化藝術的培訓不是一蹴而就的轉變,而是長期訓練的結果。所以群眾文化藝術的培訓切忌短期的培訓,一般短期的培訓很難有理想的效果。只是走馬觀花的應付。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一個任務而進行的應急式的培訓。
五、對于培訓的內容要貼近實際
在許多的組織培訓當中,都存在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那就是對于培訓安排的很“高大上”,比如安排的講座、觀摩、展覽、交流很多,看似活動安排的非常豐富,實際上內容很空、流于形式。本人以為對于群眾文化藝術的培訓內容因當符合學員的實際情況。除了傳授適當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多給學員實踐和訓練的機會。將理論知識滲透到日常的實踐中。這樣就便于學員的理解和掌握。在培訓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日常的常規教學外,要根據培訓的時間長短、培訓的效果,學員的學習情況,適時的組織學員參加一些比賽、演出、展覽或交流等,以此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切忌在培訓形式上較為單一、乏味,從而導致學員逐漸的產生厭學心理,降低了興趣,影響培訓的效果。
六、培訓的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
我國近年來非常重視群眾文化的發展,制定了很多文化惠民的政策。全國各級文化場館基本上都實行免費開放政策。所以大部分的培訓都是免費的。可以看出國家在推動文化發展上花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作為文化單位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地思考文化發展的趨勢以及怎樣具體的做好群眾文化工作。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以傳承文化藝術為己任。也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在具體的工作中踏踏實實的做到為人民服務。才能做到在日常的培訓工作中有高度的責任心,也才能做到耐心服務。才能不斷的鉆研科學的教學方法,力求把培訓工作做到實處。
七、創新工作方法,整合培訓資源
群眾文化的發展雖然主要靠政府的主導作用,但作為具體實施此項工作的文化單位和人員必須不斷深入的思考怎樣最有效的開展各項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機制。文化工作的開展和發展必須有一批專業人才的引領和參與,然而文化單位的人才畢竟有限、所以要積極的整合社會上的人才資源參與到促進文化發展的隊伍中來、比如:可以聘請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音樂家協會、戲曲家協會、作家協會以及學校中的優秀專業教師等等參與到培訓工作中來。另外,作為文化單位還要重視和支持社會辦學這一塊力量,以及各級學校文化藝術的教育培訓結合起來。把文化藝術的教育和培訓從各年齡段抓起、把各方面個力量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聯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發展體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提出來文化強國的偉大號召。要求經濟和文化共同發展,經濟和文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們應該深入的思考新時期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特點,在工作中不斷的探索好的方法。做好群眾文化的普及提高工作。使群眾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