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遠 苑博 馮曉琳
摘 要:當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的我國數字經濟正邁向由量變向質變跨越的關鍵階段,亟須突破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文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特征及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借鑒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數字經濟實踐經驗,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徑建議,為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數字中國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 高質量發展? 數字轉型? 路徑
數字經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而產生的新型經濟形態。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的大發展、大變革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加速興起。在這場全方位的深度調整和變革中,數字經濟異軍突起,成為各國爭奪先發優勢和決勝制高點的主要角力場。當前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適應當前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通過數字經濟重塑產業新體系,激活發展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態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全球數字經濟加速崛起,主要國家加速布局數字經濟,高度重視新興技術研發和網絡數據安全,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7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9萬億美元;世界互聯網發展指數排名前十位依次為美國、中國、英國、新加坡、瑞典、挪威、荷蘭、瑞士、德國和日本。
(一)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的戰略布局
當前,各國數字戰略主要聚焦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強化政策引領。美國率先把大數據確定為國家戰略,先后發布《美國數字經濟議程》《電子復興計劃》等,為其確立全球數字經濟領先地位奠定堅實基礎。英國發布《數字經濟法案2010》《英國數字戰略》等,目標是建成數字強國。德國先后出臺工業4.0、“數字戰略2025”等戰略,系統化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二是構建有力機制。法國早在2008年就成立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家秘書處,專門負責數字經濟發展。德國于2014年設立支持初創數字企業的數字經濟咨詢小組,于2018年成立專門處理人工智能等議題的“數字內閣”。三是深化融合發展。美國、英國均重視提升數字技術與教育、運輸融合水平。日本著力推進數字健康戰略,提升醫療數字化水平。
(二)國外領軍企業數字轉型的實踐探索
當前,國外大型領軍制造企業紛紛主動適應變革,將數字轉型作為企業發展戰略核心,有關探索和經驗值得我國企業借鑒學習。從技術創新來說,領軍企業率先構建數字技術與傳統技術融合發展的新技術體系,加速布局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如,西門子打造生產制造過程全數字化的示范工廠,日立向全方位數據創新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從企業架構來說,領軍制造企業通過建設智能工廠,加速向數據驅動、在線協同、彈性擴展的服務商轉型。如,通用電氣設立數字創新坊,全面構建數字化DNA;西門子推出以“數字化雙胞胎”為核心的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ABB成立四大事業部,加速部署“物聯網+”轉型;施耐德成立工業數字化運營中心,為用戶提供全流程數字化技術和解決方案。
(三)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的安全保障
由于數字經濟涉及國家與個人的數據安全、數據的收集和交換等領域的規則,因此世界各國均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法律保障。美國高度重視保護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建立了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先進制造業發展。英國頒布新《數據保護法案》,加強對個人數據的保護,目的是將本國打造成開展電子商務最安全的國家。歐盟出臺史上最嚴個人數據保護法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統一歐盟成員國關于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
二、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態勢
近年來,在頂層設計和技術革新的雙重驅動下,我國數字經濟迅速崛起、不斷壯大,成為增長最強勁、輻射最廣泛的經濟活動之一,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是實現制造強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數字經濟已經上升至我國國家戰略。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開端,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密集出臺多項政策,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受益于此,我國數字經濟持續蓬勃發展,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自2013年躍居全球第二位以來,領先優勢不斷擴大。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已達2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2.9%;帶動產業鏈就業人數超過1.7億人,占全年總就業人數的22.1%,展現出強大的就業吸附能力。預計到2020年,傳統行業數字化改造的市場規模將超過40萬億元。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日漸加深。一方面,以網絡零售為代表的生活性服務業大量向線上轉移,實現互聯網服務;另一方面,以裝備制造為代表的制造業也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二)我國數字經濟區域分布特征
隨著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推進,我國數字經濟區域集聚態勢初步成形,目前已形成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和兩湖地區等五大集聚區域。從分布特征來看,區域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呈現由東向西逐級遞減的階梯狀分布。第一梯隊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包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這些地區是傳統經濟發達地區,更是實踐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領航者,因此數字經濟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第二梯隊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包括湖北、福建、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天津、安徽、遼寧等地,其信息通訊產業規模較大,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第三梯隊散布于中部、東北和西南地區,包括陜西、吉林、廣西、黑龍江、貴州、山西等地;第四梯隊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區,包括甘肅、寧夏和青海。
(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盡管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斷成熟,規模不斷壯大,但“由量變向質變飛躍”的道路上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一是關鍵技術缺失。目前,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產業仍處于中低端,仍與數字經濟發達國家存在較明顯差距。二是人才資源緊缺。當前,我國數字領域人才存在“雙緊缺”難題。一方面,既掌握數字技術、又懂得工業規律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緊缺;另一方面,兼具行業知識和數字技能的新型產業工人緊缺,難以滿足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三是數字安全隱患與日俱增。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障數字安全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后,核心數據信息、用戶隱私信息、政治相關敏感信息等均存在安全隱患,亟待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三、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只有抓住新一輪信息革命的歷史性機遇,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才能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但需要認識到,數字轉型是一項曠日持久工程,需多方施策、統籌考慮、系統推進。
(一)強化頂層設計
一是加強政策統籌。推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數字轉型發展路線圖,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數字轉型。二是統籌區域布局。加強省部合作的同時,注意根據區域特點形成差異化布局。三是強化安全保障。健全網絡安全的法規,制定細則方法和司法解釋,嚴懲違法行為;加快網絡和信息安全領域的技術開發步伐,保障國家網絡和數據信息安全。
(二)突破核心技術
一是推進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加大信息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支持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加快城市公用設施、水電網、交通運輸網的智能化升級進程。二是全力攻克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在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領域成為國際引領者,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著力解決“缺芯少魂”問題。三是構建先進技術體系。以系統性思維彌補慣性單點思維,打造全球領先、安全可控的數字技術體系,推動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
(三)優化要素供給
一是加強人才保障。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施行“兩手抓人才”:一方面,制定頂級人才吸納培育計劃,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設立數據科學和數據工程相關專業,培養具備研發和管理能力的尖端人才;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數字技術的高等職業教育培訓,培養技能型人才。二是加強資金保障。建立多層次資金支持保障體系,加大國家專項資金投入和產業引導投資基金投入。三是加強數據保障。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穩步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加強政企數據對接和互動合作。
參考文獻:
[1]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1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EB/OL].2018.
[2]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EB/OL].2018.
[3]巴曙松,黃文禮,楊可楨.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未來可期[J].現代商業銀行,2018.
[4]賽迪智庫.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