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社會局勢的變化及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面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簡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原因,并論述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及主要路徑,其中主要涉及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及教學主體三個方面,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步及發展。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失效性原因;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0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3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及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及發展,人們的社會進入了新媒體時代之中,知識的爆炸及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信息的傳播具有時代的精神特色,其中主要表現為信息來源的便捷性、信息內容的多樣性、信息傳遞的隱蔽性及信息真偽的復雜性等。因此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于教學活動及學生的學習活動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將影響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建立,因此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原因,其中社會原因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社會的思想環境、技術環境及教育發展現狀。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方式,網絡環境中傳播的價值觀念及信息內容有待規范及完善,良莠不齊的網絡內容及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將會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及價值選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產生消極的影響。其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發展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產生一定的沖擊,并且學生能夠在網絡學習平臺中學習到多樣化的知識內容,對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勢必產生一定影響。最后,我國的教學活動長期受影視教育的影響,因此學生家長、學生、教育工作者等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及職業生涯發展,因此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重視程度不足。
(二)教學質量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原因之中,教學質量不佳及教學方式單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首先,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主要為大班額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以課本之中的理論性教學內容為主,這種教學方式缺少實效性及趣味性,因此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學習熱情較低,學習成效性不佳。教學的內容理論性過強,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低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及理解程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解決,應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質量。其次,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之中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且滯后,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主要為教師講授,學生記錄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未實現,因此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及針對性,應切實提高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三)教育管理原因。現階段高校的教學管理機制不夠健全成為影響高校思想主要原因,眾多的教師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教學經費不足為主要的障礙問題。教學經費不足將會限制現代化教學建設發展,教育現代化改革發展背景下,教學活動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網絡教學平臺等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及趣味性,高校的教學經費緊張將會限制現代化教學基礎設備的建設發展。其次,高等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完善,學生的實踐訓練活動中缺少完整有效的教學體系及教學場地,因此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學習主要停留在理論教學層面,學生并未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換成實踐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必要性
(一)解決教育內容的失效性問題。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能夠有效地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效性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根據教育的目標及教學計劃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的選擇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性。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由于個人利益的推動及網絡使用者自身素質的缺失,因此在互聯網平臺之中傳播者一些虛假的信息內容,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產生消極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能夠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平臺帶來的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的內容,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將會引導大學生更加自律。
(二)解決教育環境的失效性問題。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新媒體的不斷更新換代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營造了新的教育環境。隨著4G網絡智能手機不斷普及,當代青年大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及便捷的使用網絡平臺查找學習資源及信息內容,由于網絡之中內容良莠不齊,因此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塑造帶來一定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傳統傳媒時期,學生的信息接收主要較為被動,并且教學資源有限,學生難以從有限的資源之中尋找到適合的學習資料。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型的傳媒方式及新穎的互聯網內容對于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因此學生受網絡媒體影響較深,互聯網平臺中錯誤的價值觀念及信息內容將會對教育環境構建產生消極的影響,其中包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
(三)解決教育主體的失效性問題。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能夠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體缺失的問題,其中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及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及解決學生的過渡依賴性。首先,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大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并未完全實現,更多是教師處于教學活動的中的主導地位,學生處于知識的被動接受地位,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較低且學習熱情較低。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能夠充分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其次,當代青年大學生主要伴隨著互聯網成長,對于信息技術及網絡平臺的運用較為熟悉且依賴性較強,高校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解決大學生中對于新媒體技術的過度依賴問題,通過解決這一問題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一)完善思政教學內容。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首先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打造出具有完整性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及教學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具有時代性,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國內時事及國外新聞內容,將新穎的信息知識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及興趣,因此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及豐富性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礎。其次,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對學生的基礎能力及興趣愛好進行了解,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應以大學生的價值認同為主導,選擇符合大學生興趣愛好及接受認同能力的教學內容,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
(二)營造良好教學環境。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提升,需要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及校園文化環境。首先,高校應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資金投入,完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建設,為教師開展具有戰略性及實效性的教學活動提供基礎的硬件環境。其次,高校應注重對于教師的素質提升及能力培養,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道德素養及人格魅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影響及指引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道德修養及奉獻精神等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會產生潛移默化深刻影響。最后,高校應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學生的主要的價值觀念,通過良好的校園氛圍建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在校園的文化展示墻、校園的路標之中向學生呈現出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樹立產生積極且重要的影響。
(三)堅持學生主體地位。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路徑選擇,應堅持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首先,高校應豐富教學的方式及路徑,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搭建思想政治網絡在線學習平臺,打破時間及空間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限制。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社團,為學生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能力提供實踐渠道,并且明確規定學生積極參與至社會實踐活動之中,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及質量。其次,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自尊心較強且個性鮮明,但是對于社會缺少認知能力及價值選擇能力,因此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應選擇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教學內容,避免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結語
21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帶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因此社會經濟的建設及中國夢的實現對于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的傳播方式將會引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方式的變革發展戰,新媒體技術主要以信息技術及數字平臺為基礎,現階段應影響著教育領域。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主要受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梳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改革教學方式具有重要的價值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