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琳
[摘要]高校輔導員在我國高等人才培養教育體制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承擔了一些繁雜事務,導致了輔導員的職業生涯面臨諸多發展困境,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輔導員專業化建設要在建立專業化的輔導員培養體系、專業化的考核體系、晉升通道上,多管齊下、創新驅動,為輔導員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讓其專心聚焦思想政治教育職能,從而在自身發展和事業發展間取得完美平衡,更好地獻身高等人才教育事業。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專業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11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4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當前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困境
當前,我國高校普遍對輔導員缺乏明確清晰的定位,對其職業的長遠發展沒有系統成熟的規劃,輔導員成為了高校里面一個普遍被忽視的群體——待遇偏低、工作繁雜、崗位變動頻繁、社會職業認同度偏低、動力不足。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輔導員隊伍的發展和成長。
(一)工作繁雜。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應該是專注人才培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在現行的高校行政體制下,輔導員幾乎是高校里面最基層的工作人員,幾乎所有的事務都需要輔導員參與,黨建、團建、培訓、籌辦會議成了其主要工作,學生工作只能退而求其次。
(二)壓力巨大。輔導員需要管理人數眾多的學生,在兩百到千人之間,每天都要為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奔波——調解同學矛盾、安撫不良情緒、發現不良習氣,最重要的還有學生的安全問題。這些都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輔導員的心頭。大家普遍認為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理所應當承擔學生工作的大大小小的工作事務。
(三)專業化發展路徑不清晰。大部分高校對輔導員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缺乏必要的渠道,專業化發展方向不清晰,直接導致了輔導員工作定位不清、職責不明、業務不專,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職業發展路徑上缺乏清晰的指引。這些都造成了輔導員職業認同感不強,容易產生負面消極的工作情緒。
二、加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意義
高校輔導員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線,與高校學生有著最緊密的接觸,對人才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專業化建設就是要讓輔導員這一特殊群體走向職業化、專家化,確定專業的職責劃分,形成一個特定的工作領域,做到“術業有專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確立這一群體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作用,進而增強高校輔導員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更好地激發其工作潛能和主觀能動性。
(一)有利于實現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的雙促進。每個人在職業發展中都有成長的需求,待遇提高、職務晉升、成長通道等,都是我們追求的個人目標。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就是要直面這些目標,并將其與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全方位服務學生成長進步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形成有機互動的良性循環。通過專業化建設,為高校輔導進行有效的“減負”,讓其專注于特定的工作范圍和工作內容,剝離大量的非本職工作,既有利于個人成長,又有利于事業發展。
(二)有利于學生成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豐收。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對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重視,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顯得更為重要。一方面,不斷擴大的學生群體和層出不窮的新問題,要求輔導員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根據情況因材施教,結合實際指導學生成長成才。另一方面,專業化建設注重發揮高校輔導員的主導性和引導性,讓輔導員專注于承擔知識傳授的責任,更好地充當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思考建議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當前,正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加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對推動教育事業在新形勢下的更好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建立專業化的輔導員培養體系。
高校中普遍存在“重專業教師培養而輕輔導員”的現象,每年大量的外出交流學習機會包括國外交流,都給了專業教師,輔導員承擔大量基礎繁重的工作,恰恰是最需要接受培訓和交流的群體,反而沒有得到恰當的培養。新形勢高校學生成長面臨許多新課題,迫切需要建立與新形勢相適應的專業化的輔導員培養體系。
1.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體制機制。著力解決長期以來困擾高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培養的瓶頸問題,努力營造輔導員專業化培養的制度氛圍。“由上至下”建章立制,完善選拔機制、管理機制、激勵機制等培養體系,用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吸引進入輔導員隊伍,用實實在在的上升渠道吸引優秀人才長期留在輔導員隊伍,專心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支穩定有戰斗力的專業化高校輔導員隊伍。
2.堅持精細化培養,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創造條件,選派更多輔導員“走出去”,到國內外參加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習交流,升級知識、理念和素養。定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黨團建設、職業規劃、心理咨詢、危機處理等專項培訓,讓輔導員掌握必要的工作知識和策略,減少對不熟悉的工作的心理恐慌。
3.分層建立培養模式,分層設置培養內容。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因材施教,充分發揮高校、黨校、行政學院、社會培訓機構、國外培訓機構等的作用,采用多樣化培養方式和培養手段。以減免學費、增加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輔導員攻讀更高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學、經濟學等相關專業學位,改善輔導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向職業化和專家化方向發展。
(二)建立專業化的輔導員考核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可以增強輔導員工作的指向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激發輔導員對工作的熱愛,有效提升輔導員的內在素質,促進輔導員工作的創造性。
1.減少角色負荷,明確崗位職責。在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大量與本職工作不相干的工作困擾下,高校輔導員極易產生職業倦怠,情緒容易被工作左右,身體感到焦慮、煩躁,對工作日漸厭倦,對學生的感情投入越來越少,開始否定輔導員工作的意義,產生轉崗、離職傾向。要認真對標教育部43號令和《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保準(暫行)》,進一步細分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明確各部門的權責,避免輔導員這一崗位在校園管理中無限延伸、無限擴展,讓思想政治教育重回輔導員主業,將更多的核心注意力投入到學生身上。
2.優化考核辦法,明確考核內容。根據輔導員的崗位特點,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進一步細化制定具體的工作指標,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干部培養、黨團建設、就業工作、突發情況處理等,以此明確輔導員的工作重心,減少學院指派工作的隨意性。同時,由于輔導員工作涉及內容比較繁復,既有可量化的,如學生的課堂出勤率、獲獎、違紀等,也有不可量化的,如開導學生、走訪學生、一對一交流等。因此在考核中要堅持定性定量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保證考核的全面客觀。
3.優化薪酬分配,提升崗位吸引力。考核結果應該與輔導員的薪酬水平直接掛鉤,真正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要提高輔導員的職業歸屬感和崗位忠誠度,首先就要提升崗位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當中具有極端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要對輔導員工作高看一眼,輔導員的薪資水平應該高于同等層次的專業教師平均收入水平(包括但不限于薪資),從而保證輔導員崗位的收入水平在社會上具有競爭力,以此促進輔導員對工作能夠投入飽滿的工作熱情。
(三)完善專業化的輔導員晉升通道。
每一個職業都需要社會的認同,而這種社會認同最直接的反饋則來自于職業的上升通道和發展前景。要在保持輔導員隊伍整體穩定的同時,鼓勵、支持輔導員進行多樣化的職業追求,為輔導員發展提供多個“出口”。
1.大幅增加輔導員崗位的職稱評定名額。要針對輔導員隊伍制定傾斜性的政策,將評聘指標從院系中獨立出來,單獨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定特定的評審標準,在全校范圍內統一評定輔導員職稱,避免與專業教師競爭同一通道而陷入弱勢。
2.在行政職務設置上為輔導員轉崗預留空間。要根據考核結果,對工作表現良好、業績突出的輔導員予以提拔重用,在行政職務晉升上設置副科、正科、副處、正處等級別,預留一定比例的崗位,為輔導員提供不一樣的發展空間,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還要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合作,將優秀的輔導員交流出去,讓有志之士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展現不一樣的風采。
3.引導輔導員成為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長期在思想政治教育崗位工作的輔導員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要積極引導并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轉入教學、科研崗位,鼓勵和支持輔導員申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設立專門的研究經費,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培養他們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