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形式傳統(tǒng)單一,為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授課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選擇新穎的教學工具。思維導圖,是輔助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通過一系列的圖形、線條、符號等方式,將復雜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結構圖的方式呈現(xiàn)的一種新的教學工具。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運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 性、實踐性課程?!闭Z文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在語文教學當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則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據(jù)學情運用新型的教學策略。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已有知識經(jīng)驗有限,對于事物的認知多停留在表層,其思維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對于抽象的和概念性比較強的課文或者閱讀材料,在理解和把握上會存在一定難度。相反,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圖形和符號會相對比較敏感,而思維導圖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圖形、線條、符號等方式將復雜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結構圖的方式呈現(xiàn),它是發(fā)散性思維的表達。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還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容添加多種色彩和簡單的繪畫,從而使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得以清晰地展現(xiàn),學生在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問題便可以在思維導圖中一目了然,提高學習效率。用思維導圖對文章加以修飾,可以增強文章的閱讀效果,以使文章更有趣味,更有特性。另外,運用思維導圖會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記憶力,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可觀的圖像,便于學生回憶信息。正是因為思維導圖的這些特點,所以特別適合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實踐和運用。思維導圖是語文學習中的一種新型教學工具,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教學是值得提倡的。
一、運用思維導圖能有效解決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閱讀來實現(xiàn),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不僅是一個重點,還是一個很大的難點。對小學生而言,拿到一篇新的文章,第一感覺就是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甚至害怕閱讀。特別是在篇幅較長的文章當中,無法選擇有效信息,掌握文章的脈絡,語言表達能力和關鍵信息的提取歸納能力差。對于教師而言,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正確地深入解讀文本,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過分依賴教輔資料,沒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師對于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也就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另外,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一味地灌輸知識,而不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忽略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正確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和線索,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根據(jù)文章內容先確定一個中心,然后圍繞這個中心逐步向四周發(fā)散,形成多個分支,每個分支上使用一個或者多個關鍵詞,并在這個過程中調動各個感覺器官和已有經(jīng)驗,積極思考,將文本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形象、可視的圖畫、豐富的色彩,把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通過思維導圖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另外,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他們閱讀能力提升的過程,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到每個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從而指導學生高效地閱讀。
二、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整本書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苯y(tǒng)編教材在閱讀范圍與閱讀方法上對名著閱讀也有了具體的落實,并且提倡整本書閱讀。
曾聽過的以“漫談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主題的報告中列舉了這樣一個案例:《海底兩萬里》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案例中的教師使用了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引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海底兩萬里》是著名的科幻小說,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這一部科幻小說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由此及彼地去閱讀其他科幻作品。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鸚鵡螺”號的航程,概括歷險中的重要情節(jié),完成對長篇小說主要情節(jié)的梳理和對內容的整體概括。也可以結合思維導圖中的歷險過程部分來探究尼摩船長的人物形象。這個探究過程會幫助學生把對人物的碎片化理解整合起來,然后根據(jù)思維導圖所展現(xiàn)的內容進行交流討論,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就會對故事的情節(jié)和內容以及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做出整體的把握。
從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所做出的成果來看,思維導圖得到了成功的運用,整本書主要內容清晰可見,主要人物事件一目了然,還帶有鮮明的色彩和簡單的繪畫,展現(xiàn)了學生對整本書的概括能力。同時,也體現(xiàn)了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不僅圖文結合,生動形象,而且包含了關鍵信息,緊緊地抓住了教師和學生的眼球。小小的思維導圖卻包羅萬象,這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僅能夠直觀地獲取信息,而且還會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名著閱讀《海底兩萬里》以思維導圖以及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展現(xiàn)了學生對作品龐雜信息的分類和歸納能力。
三、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新文體的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語文學習中,他們更易于接受那些故事性強的文章,所以,當學生在五年級第一次接觸到說明文這種以說明客觀事物或者抽象事理為主要內容的新文體時,可能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對于授課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墒牵瑢W生剛開始學習說明文這種新文體時,教師的首要任務必須是向學生講明白“說明文是什么”,這就難免會涉及概念、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基礎知識的講解。若一味地機械灌輸,不僅不符合此階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而且學生可能會難以接受甚至產(chǎn)生排斥心理。這時,教師就可以轉變一下教學方法,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說明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當中,構建清晰的框架和分明的層次,使學生在簡單的符號、文字和線條當中對說明文有一個初步的、清晰的認識。
所以,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講解文章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把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并在相關的詞語間用彎曲的線條進行連接,邊講邊進行構圖,最后形成一張思維導圖。教師根據(jù)繪制的思維導圖來講解文章,不僅使課文層次更加清晰,也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維、提高學習的興趣。運用思維導圖教學還能夠引導學生建立起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對學習的課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將龐雜的學習內容按類別有條理地安置在思維導圖各要點分支之下。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所教和所學內容的整體把握,而且還輔助學生找到各個知識點的相互聯(lián)系,在頭腦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并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它的正確運用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發(fā)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可以發(fā)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語文學習,會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的記憶,使之從一個詞語發(fā)展到相連的幾個詞語,從一個知識點聯(lián)系到整個文章的框架。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他們能保持清醒的思維來接受新的事物,這也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一條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豪鋒.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績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2).
[2]章梅.淺談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6(11).
作者簡介:徐愛玲,女,1996年生,山東省平度市人,青島大學在讀,2018級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