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紅
【摘要】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在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核心素養。因為作文有較強的綜合性,因而此部分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但傳統語文作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因受傳統應試教育體制影響而依舊運用單一陳舊教學方式,以致學生對寫作沒有較為強烈的興趣,頻繁認為無話可寫,長此以往,降低作文教學效率和質量。思維導圖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延伸而出的教學方式,調動左腦的順序、邏輯、文字、數字、條理和右腦的聲音、圖像、空間整體、色彩等因素,將枯燥信息轉化為較為容易記憶且彩色的圖形,強化思維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提高作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思維導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書面表達方面也保證內容充實,思路清晰,觀點明確,感情真實,可以圍繞中心合理安排寫作結構,提高抒情、描寫、說明、記敘等能力。但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因客觀和非客觀因素影響還存在缺乏創新等情況,抑制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束縛思維發展。因而在作文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較好地整合知識點并形成清晰且彼此關聯的知識網,拓展寫作思路,提高作文寫作質量。
一、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一般概括學生寫作思維活動可運用寫作思路,涵蓋作者開展寫作時一系列思維動態以及所運用到的才華和學識等。但并非能在短時間內形成上述素養,需要日常寫作學習活動中不斷積累。事實上,每個人的思維活動都難以捉摸,寫作則是以文字形式展現內在思維活動,因而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應善于緊抓學生思維訓練,使學生從多角度構思作文,提高寫作質量。高中時期不僅是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性階段,學生的思維也在該階段從感性逐漸過渡到理性思維層面。如果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運用相關思維工具,必然無法較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最重要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十分空洞。所以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強調生活體驗、閱讀積累、勤練筆等寫作方法外,還需引入如思維導圖工具,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二、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策略
(一)在審題立意上應用
當前很多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太過抄襲化和模式化,自己擁有的東西太少。優秀的教學案例會被多名教師模仿,只是在課堂教學中變換語言,并沒有太多的創新。閱卷教師在閱卷時會發現大部分學生所寫的文章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多因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過于給學生樹立榜樣,即指明一個寫作方向,并沒有調動學生潛在創新意識,長此以往就形成模式化寫作。因而可以在作文審題立意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例如在寫“我最好的朋友”主題作文時,討論寫作對象時,學生認為可以寫校外的朋友、同桌、兒時的伙伴等,此時語文教師可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自己心中設立的好朋友標準塑造一位好友,這種方式尊重學生內心世界,發揮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束縛,充分體現作品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思維導圖是訓練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借助思維導圖確定作文傳遞思想感情和意義后,就可借助發散性思維確定寫作中心,之后向多角度延伸擴展,調動大腦中存儲的多方面知識內容,思考的同時繪制思維導圖,最大限度挖掘符合寫作材料立意角度,最后在合適的立意層面確定寫作中心。例如以思辨性作文材料為例,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此類作文體裁時會先引導學生詳細審題并從中提煉出關鍵詞。一般議論文會有兩個或以上辯證關聯詞,學生在審題時就應明確關鍵詞之間關系,最后在寫作中呈現多元價值取向。此外,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并在此過程中立意,此時思維導圖就會在立意中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即以材料關鍵詞發散思維并列出多角度要點,經反復對比后形成最佳寫作角度。
(二)在謀篇布局上應用
當學生明確所寫作文主題和體裁形式后,就可借助思維導圖對文章基本框架結構進行構思。一般作文提綱產生于構思階段,即大致設計作文整體輪廓,在此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即按照一定順序將對應作文主題元素排列成網絡狀結構,形成圖文結合的可視化工具,促使作者順利開展寫作。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在作文提綱中引入思維導圖,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式擬寫作文提綱和謀篇布局,在訓練中反復斟酌。經長期訓練后就能形成作文構思能力,大幅度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例如思辨性文章有常見的總分式、層進式、并列式、對照式等,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清晰直觀的思維導圖工具寫出腦海中預想的文章結構。例如層進式作文結構,在寫作中就是按照“是什么(提出問題)——為什么(分析問題)——怎么辦(解決問題)”的思路構建寫作骨架,提高作文質量。
(三)在素材積累上應用
隨著互聯網和各種移動設備普及,使得很多學生都選擇在學習之余待在家中上網,基本不愿走出家門開闊眼界,長此以往和社會脫軌。但一篇高質量的作文必然需要優秀的素材,如果學生無法從現實生活和社會獲取有價值寫作材料,必然會在寫作時無話可說。再加上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依舊采取教師先講解,學生再寫的方式,或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其根據理解自主發揮,這種脫離生活和社會的文章無法稱得上是一篇優秀的作文,甚至部分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教師所給的寫作題目,降低寫作積極性。現實生活聚集很多寫作材料,語文教師就可讓學生留心身邊的點點滴滴,感受生活的同時記錄寫作素材。只有留心生活才能深刻理解人物和事件并在腦海中形成鮮明生動的形象,寫出的作文才更吸引人。常言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和記錄生活一點一滴,再將其融入寫作當中,豐富寫作內容,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時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寫“放學路上”主題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每天放學經過的道路,以獨特的視角去觀察、感受、積累、思考。并適當提出問題:“大家在放學途中有沒有遇到有趣的事?”“每天都走過的道路,今天又有哪些新奇的發現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講述今天的所見所聞,教師就讓學生以文字形式記錄,由此一來,學生就會發現自己有話可寫,激發寫作興趣。與此同時,和社會接觸也是不可缺少的,語文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仔細觀察外界,也可以讓學生多看一些生動有趣的綜藝或紀錄片,通過這種方式與社會接軌,積累寫作素材。在周末則可以讓家長帶領學生參觀名勝古跡或前往福利院參加公益活動,回來以日記形式記錄所見所聞,長此以往形成勤動腦、多動筆的良好習慣。
三、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效果顯著,作為一種高效率且直觀性較強的表達思維工具,適用于閱讀、復習、寫作、計劃等工作當中。而語文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作文教學特點選擇不同繪圖時機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繪圖策略,幫助學生從作文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素材搜集等方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拓寬寫作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宗建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研討[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
[2]李波.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17(31).
[3]李娟.思維導圖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7).
[4]沈金花.由簡入繁,以思維導圖提升高中作文教學效率[J].語文天地,2016(12).
[5]佚名.思維導圖在高中議論文寫作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25).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