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各類文化的不斷發展,表演藝術愈來愈有了它的可視性,表演藝術是通過演員在聲臺形表等方面通過自身的展現力使得觀眾獲得對于表演的感官享受。在此之中,肢體語言是指外化的動作,在表演中對于演員的表現力有著至關重要的體現。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以十分具有表現力的肢體動作獲得了極佳的演出效果,在這出悲喜劇中,情緒的展現與肢體語言的表現恰到好處,因此以此劇為例論述肢體語言的情緒表現。
關鍵詞:情緒表現;肢體語言;《安德魯與多莉尼》
作者簡介:李光耀(1996.11-),男,河南省鄭州人,漢,本科,研究方向:戲劇影視表演。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2--01
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的演出廣獲好評,在這場無臺詞、戴面具無表情的表演里,肢體語言成為了整場表演的重中之重。在這出講述人一生經歷的表演中,三位演員用他們高超的表演向我們展示了肢體語言對情緒表現所起到的重要性。演員要在舞臺上達到自如的表演狀態,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各項能力,加強肢體動表現的能力即提高表演中的表現力。方法派、梅耶荷德訓練法等都強調肢體在表演中的巨大作用,演員要高效、自如地使用自己的身體使其成為會說話的工具,以達到呈現人物形象時更貼近于角色的效果。
一、肢體語言概述
(一)肢體語言的概念
肢體語言是指演員在表現人物時能通過外部表現形式細微地、準確地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動態。亦稱“外部動作”。
演員創作中的肢體動作不是隨意擺弄出來的動作,而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做出符合人物思想邏輯的、有機的動作。所有的心理動作都可由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同樣,肢體語言的表達也都要有心理的支撐。
(二)肢體語言的特點
演員的肢體語言可以從多方面闡述演員所表達的內容與意境。下面我們就真實性、穩定性、內心體驗三點具體說明肢體語言的特點。
1、真實性
肢體語言的產生應符合人物的思維邏輯、性格特征,并受劇本規定情境的制約。肢體語言在表演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可以幫助演員表現自己的情感、并且對于故事表現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肢體動作的真實、客觀有助于帶動觀眾的真實感;肢體動作的優美、豐富則有助于表演完整性與藝術審美的塑造。
2、穩定性
肢體動作比心理動作更加容易表達。是便于接近、設計及容易決定的。這種通過肢體直觀的表演是體現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演員的肢體動作要求穩定,是與人物的心理行動密不可分的。肢體動作正是表現這些內心走向的方式。由于內心的穩定,因此不同的角色需要具有代表性的、符合角色性格和形象的肢體動作,這也是肢體動作穩定性的意義。正是用心設計的肢體動作,才使得演員在表演中富有活力與感染力。
3、內心體驗
在演員表演的過程中,演員會通過多種肢體動作的刺激,產生內心的體驗。這種體驗使人物的情感與肢體動作達成一致,從而更加真實自然地進行表演。舞臺藝術的再創造性需要演員對自身的要求十分嚴苛,通過外部肢體動作的刺激以達到人物的某種狀態,從而更加真實地從內心體驗人物。
二、情緒在肢體語言中的呈現
“角色中有自我,自我中有角色。” 由于人們所處的大環境不同,對各種事物的態度也就不同,那么自然就會形成不同的身體活動。演員要想更貼近人物,必須要根據人物的性格、習慣、背景設計屬于人物的習慣性動作。例如在《安德魯與多莉尼》中,演員飾演了不同年齡段的主人公,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獨特的肢體動作。在人物情緒的體現上,這種獨特性更為明顯,例如當安德魯與多莉尼懷有孩子時,二人極其夸張的舞蹈動作展示出了二人擁有愛情結晶時的喜悅,以及對待愛情的態度。
演員需要結合生活中人們常有的情緒動作,在對于角色的內心情感與情緒表達時進行設計加工,以求自然且真實。演員塑造出生動的形象全是用心琢磨與設計出來的。演員需要將生活的細節與藝術相結合,用肢體語言展現情緒時不脫離生活的真實,但又有自己的設計和思想在。
三、情緒通過肢體語言表演的注意事項
(一)動于內而形于外
沒有內心活動的肢體表演是十分虛假的表演,極容易使觀眾“跳戲”。肢體動作的設計必需扎根在演員對人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即人物心理真實情感是可支配外部動作的。這就要求演員的體驗要細微、真實地揣摩角色的內心,不可顛覆角色形象。在舞臺上的展現要動于內而形于外。
(二)聲形并舉
肢體語言是人物內心情感擴大化的表現,也是對語言表達的另一再現。肢體動作不能只講內心體驗而不重視外部表現的美觀性,只有真實的情感與美觀的外部動作相結合才能給觀眾的感官帶來沖擊。演員運用自己的肢體時要做到有聲無聲都有形,干凈優美。
四、肢體語言在表演中的意義與作用
演員不僅可以利用自身下意識的動作進行自然的表演,還可以通過對人物的分析,設計具有個性特色的“標志性”動作,以此來更加鮮明的展現角色。在肢體表現中,演員要更加注意心理依據的支撐做到動于內而形于外。如今舞臺上的演出,融入了更多的表現形式,演員更需要把自己生活的經歷與角色的理解一同融入,設計出代表性的肢體語言來更好地詮釋角色。
參考文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部)[M].林陵,史敏徒譯,中國電影出版社,北京,1986.
[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二部)[M].鄭雪來譯,中國電影出版社,北京,1986.
[3]梁伯龍、李月,《戲劇表演基礎》,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李苒苒、劉詩兵、馬精武、張建棟,《電影表演藝術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
[5]林洪桐,《表演藝術教程》,中國電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