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梅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知識,在學習數學時往往難以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巧妙地借用手指開展數學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較為形象,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手指的妙用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手指? 小學數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53-02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一味地教導學生理論知識,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與理解數學知識時經常性地遇到問題,難以理解,認為數學知識過于抽象,運用手指開展數學教學,將數學知識形象化,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手指的意義
1.貼近學生生活
手指,是學生身體的一部分,沒有比學生自身更加熟悉自己手指的人,運用手指開始數學教學,讓學生用手指來演化數學知識,能夠讓數學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相應的答案,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2.將知識形象化
小學數學教學最大的問題在于數學知識抽象而又復雜,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擅長形象知識的學習,缺乏抽象思維,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感到異常吃力,而運用手指開展數學教學,能夠讓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手指為載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數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記憶與理解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手指的方法
1.重視課堂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手指進行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的玩樂轉移到課上的學習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手指開展課堂導入。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學生沒有平復心情時為學生進行課堂導入,伸出一個手掌,與學生進行互動,同學們,手掌上有幾根手指?學生迅速回答出5,教師為學生鼓掌,提出表揚,隨后教師拿出一把花生,讓學生數數量,在學生專心數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如果將花生五個分為一批,讓一個學生用手掌壓住,那么直接數有多少個手掌不就可以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去理解數學知識,最終明確了如何簡單快捷地數數,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2.轉化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作為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盡量地運用好手指的這一特點,將數學知識進行轉化,引導學生去進行知識的理解,否則就會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難以提升。
例如,在學習《認識更大的數》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用自己的手掌代表數的單位,讓學生用自己的大拇指來代表萬位數,用自己的小拇指來代表個位數,中間的十位數、百位數、千位數都按照順序進行排列,這樣,在學生自身的手指上,教師就能夠比較清晰地觀察到數之間的大小順序,在教師喊10000時,學生舉起自己的手掌,五根手指全部豎起,表示這是一個萬位數,在教師喊3時,學生僅僅豎起自己的小拇指,表示這是一個個位數,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到更大的數,加深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習9的乘法口訣的時候,手指與9的乘法口訣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十指并起來,手心朝向自身,隨后讓學生隨機提問一個9的乘法口訣9×8,教師為學生演示,將自己的第八個手指頭放下去,其余的手指豎起,在放下的手指左邊是2,右邊是7,最終結果是72,這樣的方式能夠將抽象的數學運算轉化為形象的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提高。
4.結合生活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當適當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情境與問題之中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最終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以學生植樹節植樹為題向學生布置問題,植樹節,學校組織學生在一段長達10米的路段種樹,要求每棵樹之間都要有2米的間隔,并且在路的兩端都要種樹,那么這一段路要種多少棵樹?在學生解答問題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手指來解決問題,將自己的一個手全部伸開,然后自己的手指就代表一顆顆小樹,手指與手指之間的間距就代表著2米的間隔,手指不夠用了可以上另一個手掌,隨后引導學生去觀察自己手掌中距離和手指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去進行理解,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解答出該問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較為簡單,運用手指開展教學往往能夠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手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多的妙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海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問題探析[J].新課程(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