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信息時代,媒體的監督與報道似乎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公司的各個方面。之前的研究數據證實,在公司治理與避稅的行為中,媒體監督通過報道產生的壓力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影響公司的行為。本文從媒體監督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媒體正、反面報道與公司避稅的關系以及媒體報道對公司治理的影響。研究發現:媒體監督與公司避稅行為呈負相關關系,且媒體反面的監督報道對于公司避稅行為的抑制效果更佳。
關鍵詞:媒體監督;企業避稅;公司治理
納稅是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規避的問題。大部分的企業都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稅收籌劃手段規避稅收成本,以減少這一成本對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提高企業的真實盈利水平。從公司治理、政府監管到資本市場與產品市場運作等避稅影響因素的研究均很成熟,但有關媒體等公眾監督方式對企業避稅的作用還少有涉及。
一、公司避稅行為介紹
傳統研究觀點認為,公司規避稅收的最終目標在于提高公司的凈利潤,當避稅后的收益大于成本時,公司價值便得到提升。而公司避稅的原因在于公司兩權分離時存在有自利動機的內部人員借助規避稅收的行為獲取利益。近幾年來,研究文獻開始從代理觀的角度進行討論,即在一個統一標準的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公司的避稅行為,并重點關注由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問題帶來若干問題。
當兩權達到高度分離時,會出現效率低下、股東與管理者的利益矛盾以及相關代理問題的產生。公司通過非公開交易的方式實現避稅的同時,也為高層管理者的機會主義提供了充分條件。同時,有研究認為公司的稅收規避行為與管理層的薪酬激勵機制、投資效率、對公司的內部控制以及政府的征稅強度等因素有關。而無數的實踐則證明,公司規避稅收的行為只能在良好的治理環境下發揮作用,最大程度的增加股東財富。
二、媒體的作用分析
(1)媒體的信息中介作用
在國外,媒體常被稱作第四種權力,獨立于原有的司法權、行政權、立法權以外。而在現有的資本市場中,媒體的作用更多是成為公司與外部環境的信息中介。媒體在上市公司對外公告的信息發布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能夠將信息傳遞給經驗豐富或經驗不足的投資者。與此同時,媒體也可以將信息傳遞給公司高層管理者、公司外部監管者以及其他類型的市場參與者。
(2)媒體監督的公司治理作用
1.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雖然媒體監督影響著公司管理層執行滿足市場預期的盈余管理決策,媒體監督的提升卻降低了市場中信息的不對稱程度,因此由媒體監督的公司,治理作用總體表現在抑制管理層主觀的盈余操縱行為。而媒體又將其劃分為含有一定信息量以及完全不含有信息的消息,含有一定信息量的媒體監督信息與盈余管理決策呈負相關關系,而完全不含有信息的媒體監督與盈余管理呈正相關關系。
2.對資本成本的影響。媒體的正面報道能夠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負面報道的影響則不明顯。這時候,媒體監督的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的權益成本與債務成本便可以更加有效地減少。而對于債務成本來說,媒體信息對上市公司權益成本的影響更甚。
3.媒體監督的作用機制
媒體監督的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兩種:聲譽機制和市場壓力機制。
1)聲譽機制。首先,媒體監督能夠促進市場監管部門完善市場機制,起到震懾上市公司、增強公司綜合治理能力的作用。其次,管理層需要幫助公司樹立優良的社會形象與聲譽,更要注重公司員工的未來發展。最后,公司本身的公眾形象可以避免在處理公共關系的過程中出現其他問題。媒體監督使管理層的聲譽成本和法律處罰成本提高,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因此而減少。
2)市場壓力機制。對于市場壓力機制,研究者認為:給管理層制造壓力的是媒體監督在公司治理中對信息的關注,這種壓力促使管理層通過控制盈余的方法來滿足市場對公司的預期。他們還發現,媒體監督對于公司長期盈余信息傳遞的效率有明顯提升作用,而這是公司管理層所要面對的市場壓力之一。
三、媒體監督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關系
媒體監督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媒體監督獨立于市場與上市公司之外的外部環境,能夠通過信息傳播和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等方面提升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市場外部監管者和投資者可以根據媒體信息更加深入了解公司的收入構成、整體的運營情況以及主要成本費用構成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管理層使用復雜交易程序來規避稅收的難度。
(2)市場外部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媒體的信息披露更快地了解公司管理層在規避稅收的操作中是否存在著尋租等非稅收成本行為。這些行為能夠降低投資者對股價的心理預期,從而減少公司管理層以提高股價作為條件,強迫公司大股東給管理層施加壓力,用以維持當前股價的平穩。
(3)在對媒體監督的作用機制分析中我們可知,媒體通過利用聲譽機制與市場壓力機制來影響上市公司的行為,以達到更好進行外部治理的目的。故而,媒體監督加強了公司管理層聲譽的影響力。在有媒體監督關注的環境條件下,管理層會因害怕形象受損而更加關注自身聲譽,而避稅的聲譽成本也會隨之提高。市場壓力機制則是指媒體監督的巨大輿論壓力導致政府或公司行政部門介入并完成監督的作用。
前文中介紹,因為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公司管理層與內部人員在規避稅收背后掩藏著隱形的自私機會主義行為,如轉移公司資產、主觀投資低效、高額在職消費、掩飾公司有關負面消息等,而媒體監督則能夠引起相關行政監管機構對以上問題的關注,從而使公司管理層不再避稅尋租。而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間接收益便有可能轉化為成本。這時候,受媒體監督,關注度較高的公司,因為遭受到巨大輿論壓力,公司的行政部門在對管理層違規處罰時就可能更嚴格。
四、媒體監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媒體對公司的監督關注度越高,公司規避稅收的程度也就越高。而媒體監督與公司治理之間也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避稅行為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予以配合,從而保證避稅行為最利于股東財富最大化。想要合理地規范公司的避稅行為,媒體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外部監督工具,
(2)本文發現,公司的避稅程度與公司相關財務方面的媒體監督關注度呈正比關系。而非財務方面的媒體監督關注度與公司避稅行為并沒有明顯的關聯性。這說明相對于非財務方面的媒體監督報道,財務方面的報道規范治理效果更明顯,給管理層帶來壓力也更多。
(3)股東與公司管理者、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媒體的監督報道下更容易減少。故而,研究媒體監督信息不對稱與代理沖突兩個方面的問題也能夠得出對公司避稅影響的結論。
當今的媒體時代,互聯網、社交網絡的出現使得信息傳遞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因此,在新媒體與大環境融合的情景之下,媒體監督以及其他相關的外部環境如何影響公司避稅與治理作用同樣值得研究。
參考文獻
[1] 才國偉,邵志浩,徐信忠.企業和媒體存在合謀行為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媒體報道的間接證據[J].管理世界,2015,(7):158-169.
[2]孔東民,劉莎莎,應千偉.公司行為中的媒體角色:激濁揚清還是推波助瀾?[J].管理世界,2013,(7):145-162.
[3]李培功,沈藝峰.經理薪酬,轟動報道與媒體的公司治理作用[J].管理科學學報,2013,16(10):63-80.
[4]李培功,徐淑美.媒體的公司治理作用——共識與分歧[J].金融研究,2013,(4):196-206.
[5]劉欣華,呂薩薩.管理者特征對上市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4):49-57.
[6]盧文彬,官峰,張佩佩,鄧玉潔.媒體曝光度,信息披露環境與權益資本成本[J].會計研究,2014,(12): 66-71.
[7]逯東,付鵬,楊丹.媒體類型,媒體關注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J].會計研究,2015,(4):78-85.
作者簡介:呂相宜(1994-),女,滿族,甘肅省天水市人,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7級會計碩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與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