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瑞英
【摘要】為解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沉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汲取先進教學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生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構建了“六步法”的“活力課堂教學模式”。“六步法”的實施,使原來死氣沉沉的中職語文課堂活了起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了,有效課堂得以生成。
【關鍵詞】中職語文;活力課堂;“六步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升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生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新途徑,是每位職教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把活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作為職業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汲取職教名家的先進教學經驗,融合各種有利于中職生學習的教學方式,經過多次試驗、總結,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生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構建了“六步法”的“活力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激發活力;激情導入,誘發活力;整體感知,注入活力;合作探究,彰顯活力;拓展延伸,綻放活力;行之有效,滲透活力。“六步法”的實施,使原來死氣沉沉的中職語文課堂活了起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了,有效課堂得以生成,教學效果明顯提升,中職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升。
一、自主學習,激發活力
要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質量和中職學生的自身素質,就必須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培養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提倡自主學習,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使學生成為學習主人,從而形成愛學、會學、樂學、主動學的良好學法。
所謂自主學習,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動學習”。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實踐告訴我們,學生一旦做了學習的主人,就會自覺地學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效果就很明顯,正像人們所說的“人也變聰明了”。那么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呢?
首先,建立語文學習平臺。教師通過學習平臺下發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通過手機登錄學習平臺領取學習任務單,提前預習學習內容。這樣既解決了學生玩手機的問題,又發揮了手機的自主學習功能,還解決了預習任務,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其次,自主學習任務單要符合職業學校學生情況,難易適中,符合教學要求。老師要經常更新并不斷完善學習平臺,充實學習資源,包括微課、微視頻、文字游戲測試等,既要便于學生查找資料,又要讓學生喜歡閱覽平臺資料。最后,要建立相應的檢查監督機制、評價機制和鼓勵措施。
二、激情導入,誘發活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一堂語文課來說,導入語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富有經驗的教師從不會忽視一節課的導入環節,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的,“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打造“活力課堂”必須在課堂的導入環節下足功夫,通過富有激情的導入,打開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在導入內容的設計上,要靈活機動,不能生搬硬套。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可接受的程度,找到一個適當的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導入法。最常見的如設疑導入,即設置精彩、精當的問題導入,引起學生注意和思考;情境導入,利用朗誦、講故事、唱歌、繪畫、表演等各種手段,把學生帶進教材內容的情境之中,順利進入新課;再如以舊引新導入,即通過復習舊知識引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總之,一個好的導入語就像一塊塊石子投入到平靜的湖面,必將激起層層漣漪。
三、整體感知,注入活力
整體感知,是閱讀者著眼于全局,綜合運用學過的各種語文知識和語感,通過自己對材料的主觀認知,對文本進行宏觀的把握和理解。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領會,能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中心意思。”在活力課堂教學模式下,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教師文字測評游戲,為理解課文掃清障礙。通過一些助讀性文字,如提示、注釋等,熟悉課文內容。然后設置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體味和推敲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再抓住脈絡,理清思路。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使他們更深刻地感悟文本的內涵,喚起學生心中蘊藏著的豐富情感,從而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合作探究、彰顯活力
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一語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要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就中職生自身來說,雖然學習能力弱,但他們同樣有上進心,有求知欲,有團隊意識。只是缺少了關注和關愛,或者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突破點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職業學校教育恰恰彌補了中職生的這些缺憾。教學中就充分利用團隊意識強的閃光點,授課時安排小組討論、辯論、搶答等方式更能激發他們的活力。如在探討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文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是消極還是積極的思想的授課時采用辯論的授課方式,提前通過教學平臺發布教學任務,學生自愿選擇個人觀點,甲方認為是積極派,乙方認為是消極派,然后上網收集材料。等到課堂展示的時候,甲方展示的答案是:蘇軾對周瑜的仰慕本身就是一種向上的表現、在被貶期間能寫出這么豪放的詞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現在我們還能吃到東坡肉就是蘇軾的自我發明等。乙方答案是:蘇軾這時已經47歲了不可能再像周瑜一樣建功立業、蘇軾的婚姻相當不美滿、他只能借酒消愁等。學生在課堂上唇槍舌劍、口吐蓮花、明槍暗箭的辯論讓聽課的老師也不住地嘖嘖稱贊。這就是合作的魅力!在這里,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獲得新的體驗,品嘗到了被認可與欣賞的喜悅。分組學習探究,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落實,學生的語文能力、職業素養在合作學習中得到提高。
五、拓展延伸,綻放活力
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緊承“合作探究”,是學生整體感知文章主題,并對文章重點、難點有了一定把握之后的又一教學環節。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增強課堂互動性與活力性,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實現課堂內與外的連接。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在此環節應重視對學生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調動,讓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綻放出語文課堂的活力。
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并不是讓教師和學生對話題進行隨意的拓展和延伸。高質量的“拓展延伸”既要深刻體現中職語文大綱的要求,又要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還要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文章的主題以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合情合理地結合起來。在語文課堂的“拓展延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拓展以教學目標為中心,時刻把握教師教學的流向,學生學習的方向。其次,拓展以文本為前提基礎,杜絕游離于課本,任意生成的課堂教學現象。再次,拓展應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文本的主題和學生的學情、專業發展需求等合理拓展延伸。有效的拓展能起到豐盈文本、開闊視野、開啟智慧、激發興趣的作用,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語文素養的形成。
六、行之有效,滲透活力
布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它對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業布置必須符合活力課堂的三維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突現基礎性、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專業性。活力課堂作業設計的目的為“學”,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能夠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習得學習方法,豐富職業語文素養。因此作業內容要精心選編,圍繞教學目標,做到少而精,確保練習的時效性。作業設計的形式要“活”,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適當增加趣味性。作業設計的層次要 “清”,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讓他們分別完成不同難易的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也不應一直拘泥于某種模式或規程,但只要能夠遵循事物客觀的發展規律,尊重學生實際,依據校情、學情,最終都能探索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活力課堂教學模式正是遵循了這個規律,以學生為本,發揮出課堂的活力優勢,實現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我相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將永遠走在教改路上,繼續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于漪.于漪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景國忠“四步八字”——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J].輔導(高考版·教師版),2015(3).
[3]劉斐.力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J].學校教育研究,2016(17).
[4]張愛民.談構建初中語文活力課堂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8(20).
[5]楊世震.無定法:活力課堂的基礎支點[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