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小學教育被賦予了新的課改要求,尤其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方
面,新課改給予了更高的革新任務。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極為重要的任務之一,故研究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顯得尤為緊迫。本文分別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與閱讀評價四個方面展開探討,并闡釋了相應的培養要點,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給予相應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與綜合性都很強的基礎學科,其被時代賦予了新的革新任務。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革新過程中,其必然要打破許多傳統的觀念,從不同的角度針對語文課程進行改革,用以實現革新的最終任務。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學習中,應當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由淺入深地讀懂并掌握語文課文材料的意義,從而從深層次把握語文課文知識要點,并將重難點知識點內化吸收。
一、閱讀興趣方面
興趣往往是人們成功完成一項任務的重要條件,學生一旦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將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從而形成較為長久的學習狀態。
(一)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選擇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要改善閱讀教學的效果,則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教學手段的合理選擇與應用,充分立足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學習的意義,調動學生自覺進行自我調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實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例如教師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出特定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情境體會到閱讀的趣味性。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全面考量,抓住小學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規律,有針對性地制訂可操作的閱讀活動計劃,設計出豐富有趣的閱讀活動,依托活動發掘出學生閱讀方面的潛能,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找到自我存在感與認同感,從而形成閱讀活動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語文閱讀能力的養成。如開展朗誦比賽以及讀書主題活動等,借助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從而產生閱讀的迫切感,使得閱讀成為學生認可且意義深遠的活動。
二、閱讀習慣方面
習慣往往可以通過后天養成的,由于習慣對于人們來說特別重要,其能夠決定個人未來的發展情況,故需要重視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于閱讀而言,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能夠避免閱讀的無序性,還能夠提升閱讀的效果。
(一)積極布置課前閱讀任務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要求學生通過網絡以及報刊等媒介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并針對收集的圖片資料進行整理與總結,并結合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從而便于將收集的資料內容應用至課堂學習中。學生通過完成課前任務,能夠形成積極主動收集整理閱讀資料的習慣,并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素質。
(二)細致準備課后閱讀材料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準備課后閱讀材料,選擇與課堂閱讀教學類似的閱讀內容,并設置層次性的閱讀問題,要求學生課下閱讀思考。學生通過課后閱讀鞏固,能夠將閱讀學習中積累的技巧與方法進行深化,從而真正做到將閱讀習慣貫穿于閱讀每個環節,進而促進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
三、閱讀方法方面
對于學習而言,一直都講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方法,方能實現學習效果的完美提升。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需要關注閱讀方法的把握應用,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才能確保閱讀活動開展順利,才能獲得理想的閱讀效果。
(一)把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首先,針對學生普通話發音問題予以解決。目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采用普通話開展教學活動,然而學生朗讀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經常出現學生閱讀方言音過重、部分字詞讀音不準,這些現象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停滯不前,嚴重制約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故教師應當積極糾正學生的普通話發音。教師可以經常組織朗讀訓練,針對學生訓練中凸顯的音準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發音方法。
其次,關于學生音變現象予以重視。教師針對語文閱讀中存在的音變現象,應當及時對學生強調,并做到舉一反三地幫助學生鞏固記憶。教師對于音變現象需要進行演示指導,結合閱讀語境讓整個閱讀過程更為流程,讓學生感受到普通話語音的規范性,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綜合能力。
(二)找準正確的發音語調
語文閱讀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朗讀的連貫性與流暢性,要做到語速適中,停頓自然。目前,對于小學生經常出現的閱讀頓讀這一現象,其應當受到學校與任課教師的重視,并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如部分小學生將多音節詞分隔開朗讀,導致頓讀現象的發生。另外,部分小學生為了保持閱讀的連貫性,經常未看清部分字詞便脫口而出,從而出現丟字、讀錯字等現象,為了改正錯讀問題便造成了閱讀的中斷。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清字詞的停頓問題,借助標點符號把握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從而提升閱讀文章的美感。
四、閱讀評價方面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關注并重視閱讀評價,依托閱讀評價調動學生的閱讀情緒,營造出更為完美的閱讀語境,讓學生在評價中找到自身的價值與特有的能力,從而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在朗讀訓練時,針對學生閱讀凸顯出的亮點應當積極給予肯定,并將閱讀亮點進行分析總結,讓學生能夠發揮閱讀優勢,將閱讀效果提升至最佳狀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與成就感,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素養,為學生閱讀注入鮮活的能量。可見,小學語文閱讀中應當注重閱讀評價的正確應用,從而更為高效地提升閱讀整體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對于新課改提出了迫切要求,必然為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賦予新的使命。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尤其重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語文課改目標,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出適宜的能力培養方案。另外,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努力強化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積極優化閱讀資源,尋求更為科學高效的閱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全面提升學生閱讀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盧雪峰.提高小學生閱讀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2010(6).
[2]張玉卿.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2(2).
[3]楊天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中外交流,2017(18).
作者簡介:鄧安平,女,廣西桂林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政教主任工作(分管安全衛生、德育、職稱工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