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有效地組織開展好“小練筆”讀寫訓練。一是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深刻體驗文章情感的基礎上練筆;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精妙語言表達方式的基礎上練筆;三是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進行練筆;四是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插圖進行練筆;五是組織開展“小練筆”訓練,需要我們既要關注文章的內容特點,又要考慮每組課文以及每冊教材的編排側重點,更需要把握好每個年級學段的訓練目標。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失時機地開展“小練筆”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練筆;讀寫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小練筆”的讀寫結合訓練,從三年級到六年級一共安排了26次。“小練筆”讀寫結合訓練作為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的練習形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組織開展好“小練筆”訓練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組織開展好“小練筆”讀寫訓練呢?
一、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深刻體驗文章情感的基礎上練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深刻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融入作品,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和體驗。有了深刻的感受和真實的體驗,才能促使學生思維活躍,有感而發,從而寫出真情實感。例如,學習五年級上冊《秋思》后,引導學生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然后把《秋思》所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并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邊閱讀邊想象,把優美的詩句轉化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然后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和詩歌表達的情懷。
二、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精妙語言表達方式的基礎上練筆
新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文質兼美,其語言表達方式各具特色。教學時,要深入學習每一篇課文的精妙表達方式來指導學生“小練筆”。文章的表達方式一般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幾種方式。“小練筆”訓練時,我們不妨組織仿寫練習、續編故事、借景生情、創新想象、感受升華、展現個性等多種訓練形式。這樣的訓練方式會使學生思維開闊,想寫就寫,不拘一格,展現個性。例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修辭方法進行仿寫練習。有的學生寫出以下優美語句:“秋天的雨像一把大刷子,刷來了秋的涼爽,刷出秋天豐收的景象,刷出……”“秋天的雨是繪畫大師,用五彩繽紛的畫筆繪出一串串紫色的葡萄、金黃色的碩大鴨梨、紅燈籠般的柿子……”“秋天的雨是天使,讓高粱笑彎了腰,蘋果笑紅了臉……”
三、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進行練筆
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懂得詞語的用法,重視詞語的積累,能正確地運用詞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教學后,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進行串聯指定詞語練筆,既能夠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又能夠達到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靈活運用詞語的能力。例如,《田忌賽馬》這一課里面有幾個重要的詞語,如“垂頭喪氣”“得意揚揚”“胸有成竹”“轉敗為勝”“目瞪口呆”等。在最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教學環節,筆者要求學生用上這幾個詞語來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為了強化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課后要求學生用上這五個詞語寫一段700字左右的話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樣的“小練筆”,既有利于學生理解詞語和積累詞語,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詞語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插圖進行練筆
新編的小學語文教材里面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形象生動、色彩艷麗,是對文章內容潛移默化的補充,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時,借助這些插圖引導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文章所表述的內容,深刻挖掘文章言猶未盡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結合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能力進行練筆訓練。例如,教學《將相和》這一課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本課的插圖——《廉頗負荊請罪》,然后合理想象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表情、心理活動、語言和動作等,結合課文內容來描寫廉頗負荊請罪的片段。又如,在學習了《童年·冬陽·駱駝隊》這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插圖,然后啟發提問:你看到插圖中一隊隊駱駝面臨風塵,滿載而歸,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對插圖中的小女孩說什么?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合理想象插圖中人物的神態表情、語言動作,用自己的語言把插圖中所表現的內容寫出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引導學生在學習完課文后進行練筆
小學語文課在結束時,很多學生學后都感觸很深,有的從課文的想象中留出一定的空間。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抓住時機練習續寫,寫自己當時的感受和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的一些感觸,同時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小露珠》,以童話的形式和優美的筆觸寫出小露珠形成、消失的過程。教師可以將感悟融入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體現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當小露珠消失時,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有什么話對小露珠說,并對學生發言進行總結與評價,同時要求學生寫下想說的話,作為一次“隨文練筆”訓練。此類訓練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
又如學習《草原》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續寫,以此激發學生的真實感情,調動學生與文本交流的積極性,科學地開展語言和思維訓練。
“小練筆”訓練是小學語文教材中比較重要的板塊之一,教材在“小練筆”訓練編排上從中年級到高年級是層次遞進的。組織開展“小練筆”訓練,需要我們既要關注文章的內容特點,又要考慮每組課文以及每冊教材的編排側重點,更需要把握好每個年級學段的訓練目標。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失時機地開展“小練筆”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小練筆”的訓練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紅紅.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8(15).
[2]劉佃臣.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
[3]胡彪.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J].西部素質教育,2018(1).
[4]曹友鑫.讓農村小學生在田園作文中放飛性靈[J].語文知識,2017(20).
[5]宋正盛.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