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批注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指運用特定文字或者符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問以及感想記錄下來的一種自主探究型閱讀方式。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與普通閱讀教學相比,更加關注閱讀者的閱讀反思,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以及要求。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充分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應用,強化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溝通交流,確實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以下,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從幾個方面出發對批注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現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將批注式閱讀教學合理應用于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注解,對閱讀過程中的疑問、難點進行標記的閱讀過程。除此之外,通過批注式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即時對文章內容的所思所想進行記錄,加深對文章的感悟與理解能力。新時期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批注式閱讀教學開展是一個動態的思維過程,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閱讀過程以及自主學習模式,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綜合素質培養,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許多教師都對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忽視學生情感體驗以及閱讀體驗的教學活動普遍存在,教師通常根據網絡資源中的優秀課件以及自身教學經驗開展教學,使得閱讀教學過程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提升。表面上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節課的容量非常大,但是閱讀教學過程非常淺顯,學生與文本之間缺少交流對話。其次,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會采用合作學習提問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教師急于讓學生解讀課文,而缺少深入思考,沒有聯系實際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問題設置,使得學生忙于應付問題,而對于文章的理解依然不夠通透。再次,各種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使得閱讀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變得更加熱鬧,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受到參考書與網絡教案限制固定問題答案,忽略學生個性發展的閱讀教學情況,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無法產生積極作用。
二、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開展策略
(一)進行課前批注
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許多學生的預習過程就是在課前對文章進行粗略的翻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就文章內容進行直接講解,還是會存在許多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需要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重新審視,由此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而在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模式,則可以有效提高課前預習效果。在課前預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度閱讀課文,并用閱讀批注的方式,對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存在一定思想感悟以及情感共鳴的地方進行標出,在課堂教學時,跟隨教師的教學進度,解答疑惑,抒發情感,由此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批注時,教師首先要加強對學生應用批注的指導,掌握批注閱讀的精髓。在進行閱讀批注時,對于文章中沒有讀懂或者弄明白的地方,要自主嘗試進行問題解決,在仍然無法弄懂或弄明白的情況下再批注出來,對于課文中比較精彩的句子,要學會自主進行賞析,隨后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師的解讀進行對比。
例如在進行《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批注,運用各種批注符號,將文章中的關鍵句子或者關鍵詞語進行標注,如利用圓圈標出文章中的生字與難字,應用三角形標出自己覺得精彩的或者具備一定情感體驗的句子,運用問號標注出自己在閱讀教學中覺得有疑問的地方,在文章的中心或者概括性的句子上用橫線進行標注。通過指導學生在預習批注時,運用簡單明確的批注符號,積極主動地進行預習,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將使學生在課堂閱讀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在課堂閱讀中進行批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學習環節,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閱讀內容進行批注。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需要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就需要加強與文本的溝通與對話,對文本中的內容進行創造、想象與填充,才能對文章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感悟,對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創造性的評價與賞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真正實現學有所成的教學效果。但是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有限,對于文章解讀過程中缺乏相關的經驗與思維方式,無法準確把握文章的內涵與思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引導與指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教學目標,找出訓練的重點,通過閱讀批注的方式在文章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進行加工分析與處理。以閱讀批注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賞析,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思想。例如在進行《蘋果里的五角星》這一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尋找出標題中的關鍵詞,將五角星三個字標注出來。隨后引導學生思考,標題中的五角星指的是哪里的五角星?在文章中,作者描寫到鄰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來向我報告幼兒園的新聞,在這一句話的描寫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描寫小男孩的重點詞語進行標注。如“跑來”“差不多每天”“報告”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人,經過對文章進行批注閱讀,使學生在思考之后可以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學習后,將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閱讀水平。
(三)指導學生課后擴展批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后鞏固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以批注式閱讀方式,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與概括。在課后擴展批注閱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課堂中的閱讀批注方法靈活運用進行課外閱讀,強化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升,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得到鞏固。例如在進行《說勤奮》這篇課文教學之后,學生對于文章中描寫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刻苦的故事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閱讀一些關于牛頓、華羅賡等名人努力學習的優秀作品,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批注式閱讀,使學生在對這一類名人故事的閱讀學習中了解到,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思想感悟。同時通過課堂批注式閱讀以及課后擴展批注式閱讀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為學生各學科的有效學習,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打下良好基礎。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批注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批注式閱讀教學,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擴展,將使學生閱讀學習效果顯著提升,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水平穩步提高。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直面文本,廣泛深入地了解文本,通過勾畫、注解、批注,實現與文本的交流溝通,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余一鳴,姚樹義.思維能力提升:批注式閱讀的實踐方向[J].中學語文教學,2018(8).
[2]童勤婭.不動筆墨不讀書 善動筆墨好讀書——淺談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2).
[3]曾麗.開展批注閱讀,張揚學生個性——小學語文高年級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
作者簡介:申戰軍,1970年生,河北省邢臺縣,大專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
(編輯:馬夢杰)